新世代的求職者

醫學院終於明白了最優秀企業多年來實踐的道理:要想成為優秀員工,不是只要具備優秀成績分數就夠了。對於這些公司來說,你是什麼樣的人與你懂得多少知識一樣重要。

如果你問家長「卓越、出色」是什麼意思,他們的回答很簡單:考試成績好就是卓越、出色的同義詞。多少虎媽哭着逼迫淌着淚的兒女做功課、補習、背書應試時,她們有一句相同對白:逼你是為你將來的出路,你要做一個出色卓越的人就要考試成績達標……嗚嗚嗚。大家攬住喊,喊飽了就繼續叱喝:快啲做完好唔好?成績好=卓越、出色?

但家長們也要想想,這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否成為卓越的必殺技,似乎大氣候正在變,而我們的教育界和家長卻蒙在鼓裏。

先看數字,香港的大學畢業生與非大學的薪酬差異日漸縮窄,去年已跌至只差5%,即學位的紅利價值跌死人,不太值錢。

另外IB 課程在世界愈來愈盛行,香港也跟風。IB 課程的特色在基本學科之外也重視培養分析能力和社會責任,4000 字的論文讓你的思考觀察能力表露無遺,當然,香港家長也會找人補習通識課程,這是家長哲學而非IB 哲學。

IB 課程也是按社會轉變而出土的教育方法,究竟社會需要哪一種模式的人才?你可在《紐約時報》7 月11 日的報道得到啓示(我是讀《哈佛商業評論》的文章才曉得) 。弗吉尼亞理工醫學院(VirginiaTech Carilion)推行的全新招生政策,《紐約時報》稱,這套招生流程不僅對整個醫療保健體系產生巨大的影響,也影響了醫生的行醫志向。

面試為「看你是怎樣的人」

該醫學院並不是嚴格按照「成績」、「標準化考試分數」,以及一場面試的表現來評估申請者,而是讓他們參加9 輪簡短面試,評估他們的反應速度和與團隊合作的意願。這流程的專業名稱叫M.M.I.,即多輪小型面試法(multiple mini-interview)。在9場8分鐘的對話中,面試官會設置一個道德困境,要求申請者現場作出決定,甚至對醫療保健政策發表看法,其目的是考察申請者是一個怎樣的人,而不是他們有多聰明、考試分數有多高。「有些學生紙上談兵頭頭是道,但缺乏我們所重視的人際交往或溝通技能,我們要把這樣的學生淘汰掉。」負責招生管理的沃克曼博士(Dr. Stephen Workman)說。「我們希望從這裏畢業的醫生能與患者溝通,善於團隊協作。」院長安約翰遜博士(Dr. Cynda Ann Johnson) 補充說, 「在M.M.I.中表現不好的學生,我們不會錄取。」

醫學院終於明白了最優秀企業多年來實踐的道理:要想成為優秀員工,不是只要具備優秀成績分數就夠了。對於這些公司來說,你是什麼樣的人與你懂得多少知識一樣重要。

篩走「得把口」申請者《哈佛商業評論》也以西南航空的招聘方式,突顯這家公司不在乎員工的成績表,而以入職者的溝通技巧、判斷能力為依據。你以為醫學院怎能和航空公司相比,但申請西南航空的大學生,每年達9萬人,這公司以創意見稱,這些年就算金融海嘯也未虧錢。所以入西南不比進醫學院容易,9萬人收900,難過入哈佛,所以他們看優秀員工標準值得家長參考。下期再告訴你,如何脫穎而出考入這出名難進的西南航空。

原刊於《明報》,獲作者授權發表。

張堅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