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柏年清楚記得他取得會計師資格的那一天。那是1999年,當他收到自己通過資格考試的消息時,正身在韓國公幹。畢馬威中國企業社會責任主管合夥人、香港會計師公會會員吳柏年回憶道:「我非常高興,感覺好極了。」
考取資格的歷程好不容易。吳柏年一邊全職工作的同時,於晚上和周末學習,即使在繁忙季節也是如此,在兩年間參加考試來考取會計師資格。對於一個自稱不擅讀書的人來說,他下了很多苦功才有這項成就。
現在回想起來,他說是全憑毅力和堅持不懈才能應付一個又一個的考試。他說:「我聽說毅力是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智商不是最重要,而是要堅持。我很幸運,在職業生涯的那個階段,我擁有這份毅力。」
從他20多年的工作生涯來看,會計師資格對他助益良多,他建議其他人也可循這道路前進。吳柏年說,20多歲的年輕人即使未知將來發展方向會如何,也應該為自己未來事業發展打下堅固基礎。
他說:「會計是很好的起點。我在職業生涯早期拿到會計師資格後,就再也不怕任何數字上的問題。就像蓋樓一樣,你看不到地基,但地基就是整棟建築中最重要的部分。有了穩固的基礎,會為你往後造就很多事業機會。」
吳柏年的事業旅程由畢馬威開始,然後是家族生意,之後回到畢馬威。在畢馬威工作了七年,他於2004年年底離職,加入自己的家族企業──香港中央紡織有限公司(Central Textiles Group),香港一家供應鏈及紡織企業,亦於中國內地有業務。在接着的九年裏,他開始鑽研和積累可持續發展的知識。那時候,可持續發展概念遠未發展成現今的普世價值。他說:「當時這套概念不斷演化,但我就是相信它。我對可持續發展的信念,正是熱誠的來源,這亦是我還在這方面努力的原因。」
高度透明
吳柏年很快意識到,只在自己的公司內實行可持續發展還不夠。他需要放眼更遠,將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帶到整個供應鏈的合作夥伴。2008年,該公司與12家公司共同成立了時裝企業持續發展聯盟,而一年後該公司的可持續發展報告獲得特許公認會計師公會頒發的獎項。
「我們是第一批發表可持續發展報告的供應鏈製造商公司之一。這是我理解可持續發展的第一步。」他說。
他最窩心的回憶是看到曾並肩工作的同事如今各有所成。他說:「真正難得的是,一些與我一起為可持續發展共事的人,至今仍在努力做這方面的工作。我們一起學習,一起探索。很高興看到這項工作仍在發展下去。」
幾年間,可持續發展理念已植根政府和商界。2014年,香港交易所就環境、社會及管治報告指引總結諮詢意見之際,畢馬威的企業社會責任主管剛剛離職,可持續發展團隊正經歷重組,吳柏年就在這個偶然時機回到畢馬威。憑着對該範疇的知識,他接任主管企業社會責任事務,帶領一支規模雖小但不斷壯大的團隊。
現時他還擔任畢馬威中國氣候變化及可持續發展督導委員會委員,以及畢馬威全球氣候變化及可持續發展網路的成員。除畢馬威以外,他亦是香港金融發展局及其綠色金融工作小組成員。香港金融發展局成立該小組跟進2016年發表的綠色金融文件,目的是為香港制定發展蓬勃綠色金融市場的策略措施。他還參與聯合國亞洲及太平洋經濟社會委員會,出任其可持續發展行動網路的銀行與金融專責小組成員。
吳柏年喜歡參與這些倡議計劃,因為他能為香港金融市場的政策方向出一分力,並幫助香港,以至其他地方建設連繫多元持份者的生態系統,為未來發展綠色、負責任的投資市場。
吳柏年說,現在會計與可持續發展已密不可分,香港多家企業巨頭亦愈來愈着重可持續發展。他解釋道,可持續發展屬中國政策的核心議程,它強調增長質量以及對社會發展的影響,促使可持續發展成為香港的重要議題。
在這背景下,吳柏年要在三個主要範疇擔當不同角色。他負責統籌畢馬威的市場策略活動,並向該事務所的香港管理合夥人和區域首席合夥人匯報。他亦要定期與客戶會面討論可持續發展事宜,並監察事務所在香港和中國內地的企業社會責任事務。
「中國政府的政策方向非常重視可持續發展和增長質量。大部分香港上市公司在中國內地都有業務。這是不可忽略的議題。」他說。
此外,「一帶一路」倡議也將向外提供專業服務和最佳實務作為重點,鼓勵發展中國家一開始就採用潔淨技術和綠色金融。
吳柏年說:「中國希望香港發揮作用,將最佳實務和風險管理等帶進『一帶一路』倡議,而其社會經濟影響和環境保護亦是當中的重要部分。」
在這些範疇發揮專門技能前先要裝備能力。去年,吳柏年協助香港管理專業協會的評審委員會推出可持續發展獎,旨在提高可持續發展方面的能力,支援技能提升,並由此推出相關領域的新培訓課程。
同時,社會經濟和環境評估的新會計方法應運而生。吳柏年指出,畢馬威的「真實價值」會計系統可以幫助公司評估其對社會的影響,利用潔淨能源稅務優惠等激勵措施,並遵守綠色產品標準和非財務報告要求。畢馬威已經利用「真實價值」方法完成了一些本地項目,幫助包括房地產投資信託在內的公司了解如何為社會帶來正面影響。
20國集團金融穩定理事會成立了由米高彭博(Michael Bloomberg)任主席的氣候相關財務披露工作小組,從相關工作可以清晰看到會計與可持續發展的交疊。該工作小組制訂了自願性指引,指導公司在財務報告中披露極端天氣等氣候相關風險的影響。
現已有200多家公司承諾支持這些建議。吳柏年說:「能夠幫助公司實行相關披露,令我感到很鼓舞。」
他說,對尋求專項發展的人士而言,這些領域包括會計專業知識的自然延伸,同時也可是會計師資歷的專業技能之一。
宏觀商界
吳柏年的非一般職業道路讓他兼具會計執業與商界發展的雙重優勢。他從兩個層面的工作獲得獨特見解與經驗,他認為自己正處於最切合其興趣和個性的環境中。
「當回到畢馬威時,我的視野又開闊了,認識到更宏觀的商業環境。」他解釋道:「我要處理許多關於監管變化、業務轉型個案、突破性科技和創新技術、稅法改變、創業投資等等。在畢馬威這樣的事務所工作,只要你願意,就可以做到,因為這裏有很多不同範疇可以參與。」
他補充說:「相比起看得深,我更追求看得闊,所以我很高興能在宏觀角度了解商界的事情,不僅是香港或中國內地,而是通過畢馬威的網路了解全球狀況。」 這裏正合吳柏年的心意。
在工作以外,吳柏年還擔任幾家非政府機構的董事。他喜歡旅遊,和妻子享受美食,與10歲和12歲的兒子踢足球,他亦曾參與畢馬威的遠足活動。「我在2015年參加了樂施會的毅行者活動,那一直是我的願望清單其中一項,我已經做到了。」他笑着說。
回顧事業生涯,對於自己為家族公司播下可持續發展的種子,他得到很大滿足感,即使他在外發展,那顆種子仍在茁壯生長。時裝企業持續發展聯盟成立時由12家公司組成,現時成員已增加到40多家,他說當中最成功之處是認真對待可持續發展,由公司主席層面引導改革。
這項成功令吳柏年更堅信企業社會責任能為公司帶來正面效益。「他們視企業社會責任為行業的關鍵成功因素,事實證明的確如此。」他說:「只要你實踐企業社會責任,就會贏得信譽。你便能吸引不同的投資者群,機構資金通常較願意投向這些公司,然後就能發展下去。特別是隨着全球暖化而來的監管變化,機構資金對公司可持續發展策略的要求會愈來愈高。」
要取得成功,公司的可持續發展與其商業策略要並駕齊驅,亦要堅守可持續發展最終對企業有利的信念。吳柏年說:「這說明基礎功夫實在很多,在最初階段你可能認為沒有成果。但當打好基礎,時機成熟時,機會就能唾手可得。我建議公司要做好這份準備,這亦是我們期望香港上市公司的發展方向,而有一些公司已經做到了。」
(本文首發於香港會計師公會會員雜誌《A Plus》 2018年第1期,本社經授權刊登)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