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 Jan 21 2025 02:50:22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媽媽的左邊

祝福天底下的兒女,都坐在媽媽的左邊。祝福所有的媽媽,母親節快樂!

媽媽又跌倒了。

老人家最怕跌倒。媽媽曾跌倒一次,那次住院17天。出院後,我們隨時跟在她身邊,並準備了一支拐杖。

一生獨立、堅強的媽媽不喜歡用拐杖。於是我們買了一支有拐杖「握把」的雨傘,她勉強接受。但仍不願隨手攜帶,常常塞給看護小姐。

我知道她想要回到過去健步如飛的日子。所以對她不用雨傘,就不再嘮叨。出院一年後,媽媽漸漸能不靠雨傘行走,也露出驕傲的笑容。我們表面欣慰,其實擔心。擔心這樣產生的自信,會讓她再跌倒。

然後真的發生了。

外出吃飯,她要上廁所。我們在女廁外等待,她在廁所內跌倒。「對不起,請你扶我起來好不好……」她對廁所裏另一位小姐說。小姐扶她起來,媽媽還自己走出來。但我們看到她的手腕,已經變形。

在急診室,醫生說有兩個選擇:石膏固定六周,或開刀。媽媽毫不考慮,立刻決定開刀。那一刻,我看到年輕時那個健步如飛的女子。

我讀着麻醉同意書,上面密密麻麻黑字,像螞蟻般鑽進我的大腦。這是我幫媽媽簽的第三次全身麻醉同意書,但絲毫不因為有經驗,下筆就變得容易。我知道全身麻醉的風險,做為兒子,我總會把那風險,放大100倍。

從沒這麼強烈的母子關係

簽名的地方,表格問:「與病患的關係」。我寫下:「母子」。「母子」的感覺,從沒這麼強烈。

進了手術房的準備區,媽媽躺在推床,戴上消毒帽,醫護人員和我們站在床邊,不斷鼓勵她。這是最好的醫院,但躺在推床,卻是最無助的姿勢。

手術順利。媽媽醒來時,我們短暫看到她幾秒。亂髮衝歪了綠色的消毒帽,她似乎在夢境的海邊,逆着潮水,努力爬上岸。

住院時,我們碰到好人。媽媽的學生,剛好因家人住院而在同一棟樓。第一晚就來看老師,還幫我守着媽媽,讓我有空檔去吃飯。

鄰床的病友,請媽媽的看護喝柳橙汁。當家人聊得太大聲,我提醒:「我們小聲一點」。鄰居卻說:「沒關係,你們聊,我還沒睡。」

醫生很好,一天來巡房三次,每次都帶着笑容。他幫媽媽換藥,揭開紗布時,媽媽叫了一聲,他連忙說:「對不起!對不起!」。媽媽說:「哪兒的話,謝謝你幫忙!」。

那一刻,我知道媽媽跟這位從不認識、比他年輕40歲的醫生,有了默契。

住院第三天,媽媽想洗頭。我們用三角巾幫她固定手臂,走到醫院的美容院。

「麻煩手臂這邊不要碰到水。」我緊張地叮囑。

小姐說:「你放心,我們是專家」。

她自信的口氣,彷佛是教授級的名醫。我當然不放心,站在水池旁監視。媽躺下,水流過,慢慢地,舒服地閉上眼睛。那曾在手術房衝出消毒帽的亂髮,如今臣服在溫暖的水流中。

「力道還可以嗎?」小姐問。

「很好!」媽媽說。

那一刻,媽媽對那洗頭小姐的感激,不亞於替她開刀的醫生。有時候,舒服地洗個頭,就是人生最幸福的事。

到餐廳吃飯,只有媽媽和我兩人。因為我必須坐在媽媽旁邊餵她,所以無法面對面坐兩人桌。

「不好意思,可以坐四人的桌子嗎?」我問。

老闆看到媽媽的手,立刻說:「當然可以!請坐。」

媽媽不能洗手,我拿出酒精棉片替她擦手。擦完後,服務生立刻拿起髒的棉片:「我幫你把這些收掉,桌上比較清爽。」

點了乾拌麵。服務生看到媽媽右手固定在三角巾中,主動說,「我把你找一支叉子。」從不吃意大利麵的媽媽,竟也本能地用左手拿起叉子,把乾拌麵旋轉起來。

我對那服務生說謝謝,她對我點頭微笑。

痛苦拉近人與人的距離

痛苦,拉近了人與人的距離。

但痛苦,也拉遠了人與人的距離。

出院後,出門要三人行。媽媽、看護、一位家人。媽媽的手用三角巾固定,站在路上很顯眼。有一天我們三人叫不到計程車,於是我跟看護分工,她陪媽媽,我走到巷子對面,一人一邊叫車。一部車停在我這邊,我上車,說:「麻煩迴轉一下,我們去接對面那兩位。」司機轉頭看媽媽,然後說:「對不起,我要去機場。」

所幸拉遠的人,並不重要。重要的人,都拉得更近。

媽媽出院回家那天,狂咳一下午,晚上聲音就啞了。帶她去看耳鼻喉科,感冒了!

我坐在她旁邊,跟她約定:「一定要在周末這兩天,先把感冒養好,可以嗎?」這句型是她教我的。我小時候常感冒,她曾跟我這樣約定。我都當回事,會因為有了約定而猛喝水。

媽媽失聲那個周末,我舉辦新書發表會。來了800人,最重要的一人卻不能來。結束後我上了計程車打給她,她用沙啞到像男性的聲音問:「還順利嗎?」

「很順利。」

「恭喜了!」

我的胃酸,從黏着手機的耳朵中流出來。

媽媽右手固定,吃飯只能用左手一隻手。用筷子是不可能了,必須靠別人把菜放在湯匙裏,然後她用左手拿起湯匙,送進口中。

於是餵媽媽最好的位置,就是她的左邊。

我坐在她左邊,把桌子往她胸膛拉近一點。

我把鱈魚、蒸蛋、豆腐、莧菜這些軟菜一字排開。為了鼓勵媽媽多吃,我甚至買了她愛吃,但平常我們不讓她吃的皮蛋豆腐。

她不喜歡吃豆腐,嚼了半天吐了出來。我把豆腐剁碎,埋進鱈魚中。

我把菜攪到最細,配着白飯,放進湯匙。為了怕媽媽吃得太快,我策略性地放慢填滿湯匙的速度。但同時怕她等太久而乾脆說「我吃飽了」,所以也得適時送上新菜。我觀察她的眼神、睫毛,嘴巴咀嚼的速度,計算下一次填滿湯匙的時機。

飯容易放在湯匙,麵比較難。餵麵時,我把麵像頭髮一樣梳開,切短,兩三條分成一單位,分批放進湯匙。

母子是最精準的GPS

我坐在媽媽左邊,那是如今我該坐的位置。母子,是最精準的GPS。

我曾躺在媽媽懷裏,也曾坐在她的手臂。

作者與他的母親。(王文華Facebook)
作者與他的母親。(王文華Facebook)

小時的我曾牽着她的手,仰着頭,哭着要她等我。

小時的我也曾坐在她的牌桌後,拍着手,唱歌娛樂其他的媽媽。

我曾在遙遠的紐約,讓她牽腸掛肚。

我曾在鄰近的東京,卻沒有回家。

最後我終於回到她的身邊,但她行動已經不便。

我不能帶她去看她供我去看的美麗世界了。我只能陪她散步,為她骨折的右手冰敷。

我繞了一大圈,最後回到媽媽的左邊。

在媽媽的左邊,我忘記所有的頭銜,專注在眼前這一碗麵。我放下所有的理想,拿起拌麵的XO醬。

我把麵切短,加上蛋,放進湯匙。希望媽媽,能記得我們的約定,為我多吃。

王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