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演奏 各有精彩

魯賓斯坦(Artur Rubinstein)穩重凝練但仍光芒四射,但荷路維玆該怎樣形容呢?他的許多唱片都是現場錄音,有時簡直如同黃河決堤一般,可以使人從座位上跳起來。

因為喜歡鋼琴而從專心聽一張唱片逐步化開去,說得好是拓展了視野,但另一方面卻有些不可收拾。以舒伯特的八首《即興曲》為例,真可說令我神魂顛倒。當時我還有雄心想練好數首,但是只有作品90之3(G大調)和作品142(降A大調)這兩首還勉強可以亂彈一通,其他六首對我來說都太難了。尤其是聽了各位名家的錄音,更覺得灰心,結果是琴也不練了,把時間騰出來聽音樂,果然痛苦全無,樂趣大增!

各有千秋 一時瑜亮

然而,隨着樂趣而來的是想把不同的演奏拿來比較,這就真的不可收拾了。以蕭邦為例,聽了魯賓斯坦當然想聽荷路維玆(Vladimir Horowitz),於是又把他的蕭邦錄音統統買回來。老實說,就這樣聽是比較不出什麼道理來的,但是如果你自己會彈琴或者是看着樂譜聽唱片的話,就可以領會為什麼他們二人是一時瑜亮了。

荷路維玆的演出令人過癮,藝術性也很高,卻未能超越魯賓斯坦。(YouTube截圖)
荷路維玆的演出令人過癮,藝術性也很高,卻未能超越魯賓斯坦。(YouTube截圖)

我覺得魯賓斯坦(Artur Rubinstein)穩重凝練但仍是光芒四射,但荷路維玆該怎樣形容呢?他的許多唱片都是現場錄音,有時簡直如同黃河決堤一般,可以使人從座位上跳起來,但是他七十年代後期復出已不復當年,不像魯賓斯坦一直到最後仍舊揮灑自如。我常常說,魯賓斯坦好比梅蘭芳,藝術已臻爐火純青之境,找不出缺點;荷路維玆則像麒麟童,他的演出令人非常過癮,藝術性也很高,但是卻未能超過梅蘭芳。(對不起,如果你喜歡西方音樂而不懂京劇,這個比方就失去了意義,希望你能培養一下對中國這一門藝術的興趣!)

出神入化 堪比狂草

說到聽蕭邦的作品,當然不能囿於兩位演奏家。誰不知道法國的柯爾托(Alfred Cortot)是以彈奏蕭邦聞名全球的呢?他的錄音大多是由第二次大戰前的78轉唱片翻製的,包括全部《即興曲》、《圓舞曲》、《諧謔曲》、《前奏曲》等等。他的rubato(對「彈性速度」/「自由速度」的演繹處理)神奇極了,句法和踏瓣的運用出神入化;喜歡蕭邦的朋友們,如果你居然沒有聽過這位大師的唱片,趕快去買吧!

柯爾托(Alfred Cortot)對rubato的運用出神入化,以彈奏蕭邦、聖桑、舒曼等曲聞名。(YouTube截圖)
柯爾托(Alfred Cortot)對rubato的運用出神入化,以彈奏蕭邦、聖桑、舒曼等曲聞名。(YouTube截圖)

要是你真的去買柯爾托的唱片(應該說CD)的話,記得還要買李帕堤(Dinu Lipatti)的唱片。他的蕭邦天才橫溢,尤其是那幾首《圓舞曲》,恰如天馬行空,可以用書法中的狂草來比擬。這位羅馬尼亞鋼琴家不幸早死,所以錄音不多,但唯其不多,所以更彌足珍貴。例如他彈的巴赫(J. S. Bach)就極為了不起,一曲Jesu, Joy of Man’s Desiring讓人永誌難忘!

在1933的維也納國際鋼琴大賽中,李帕堤屈居第二,不敵波蘭鋼琴家Bolesław Kon。Alfred Cortot是比賽評委之一,認為賽果不公允,辭任評委以示抗議。
在1933的維也納國際鋼琴大賽中,李帕堤屈居第二,不敵波蘭鋼琴家Bolesław Kon。Alfred Cortot是比賽評委之一,認為賽果不公允,辭任評委以示抗議。

提起巴赫,可真不得了,下次再談罷。

原刊於《信報》,獲作者授權發表。

本系列文章:

集中精神聽音樂

從一張唱片開始

名家演奏 各有精彩

一代大師 一生飄泊

多產作家 曲曲傳神

鋼琴組曲 百聽不厭

推陳出新 多采多姿

孔在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