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28-29日,在韓山師範學院110周年校慶之年,饒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在韓師偉南國際會議中心隆重召開。來自國內外的100多位專家學者濟濟一堂,共研饒宗頤教授的學術成果、學術思想和治學方法。這幾天的韓園裏,可謂群賢畢至、高朋滿座、喜氣洋洋。而此前的7月27日,《羊城晚報》用了幾乎整版的篇幅來報道、介紹饒教授的學術成就及其與潮州、與韓師的關係。
潮州家鄉情
饒公是中國學術界的一面旗幟,是一座文化學術珠峰,在國際上享有極高的學術地位。那麼,關於他的既博且深的學問的高端國際學術會議,為什麼會選擇在位於省尾國角的一所普通的本科師範學院──韓山師範舉辦呢?
答案很簡單:就因為饒公是潮州人,也是韓師的一代名師。在韓師召開饒宗頤學術研討會,這已經是第四屆了。1996年8月,首屆饒宗頤學術研討會在韓師成功舉辦,來自內地和美、法、日、泰、荷蘭、新加坡等國家,以及港、澳、台地區的眾多專家學者出席了會議。2011年4月,也是在韓師隆重舉行了饒宗頤國際學術研討會暨饒宗頤研究所成立大會,在包括中央文史館、敦煌研究院、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中山大學、廣東省博物館等高校及科研機構的鼎力支持下,世界上首個饒宗頤研究所宣告成立。饒宗頤教授親自為研究所揭牌。韓師分別於1996、2006、2011和2013年召開的這四次學術會議,使得世界更了解饒宗頤,韓師也成為了國際上饒學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
伯樂與千里馬
說起饒宗頤教授與韓師的緣分,還有一個很生動的伯樂與千里馬的故事。
2013年8月14日《羊城晚報》B5版發表了韓師陳三鵬副院長《饒宗頤的代課證和陳復禮的畢業證》一文,刊登了1938年3月韓師聘請饒宗頤先生為代課老師的代課證,推薦人是後來成為中山大學中文系著名教授、「嶺南詞宗」詹安泰(祝南)先生,簽發代課證的是李育藩校長,任課時間是三個月。詹安泰先生之公子、暨南大學著名語言學家詹伯慧教授在《雜憶家父詹安泰與饒宗頤先生的深情厚誼》一文中回憶說:「家父詹安泰自上個世紀20年代於廣東高師(中山大學前身)畢業後就回到潮州,進入韓師(時稱省立第二師範學校),執教詩、詞、曲以及文學史等課程,平日賦詩作墨,跟饒家父子時有酬唱過從,年少翩翩的宗頤先生,當年已是我家客廳中的常客了;……饒公進入韓師,第一次踏上講堂給學生講課,的確是我父親推薦的。……當時我父親因為生病需要一段時間休養,韓師校長要他找位代課教師,我父親就堅決推薦了這位20歲不足(筆者註:應是21歲)的潮州才子。」當時的學生年紀都比較大,有的都20多歲了,比饒宗頤先生還年長,就不買賬了,說校方找了一位沒有文憑的毛頭小夥子來糊弄他們。李育藩校長出面做說服工作,說可以先試聽一課,如果確實不行再另聘高明不遲。結果是學生聽了饒宗頤先生的課之後,大喜過望。詹伯慧這樣回憶說:「年紀輕輕的饒宗頤先生出色地頂替了我父親所授的課程,深得學生歡迎,可稱得上是一鳴驚人!這說明年輕的宗頤老師完全不愧為學養深厚、才華橫溢、出類拔萃的好老師。」
就這樣,饒宗頤先生與韓師結下了不解之緣:在韓師,他生平第一次登上了為人師表的講堂,為後來在香港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等名校當教授作了實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韓師,他留下了清秀俊逸、朝氣蓬勃的身影,也播下豐富的知識種子。他與推薦他的伯樂──詹安泰先生一起,成為了韓師辦學110多年歷史上讓歷屆學生無限崇拜的傑出名師。
短短緣分 深深感情
饒宗頤的成長還跟另外一位韓師的傑出校友有關。1935年至1937年,他應中山大學之聘任廣東通志館專任纂修。時任中山大學校長的,就是韓師的畢業生、國民黨元老鄒魯(1885—1954年)。鄒魯原籍大埔,19歲時進入由韓山書院改制而成的惠潮嘉師範學堂讀書,這是1903年晚晴政府成立的我國第一批、廣東第一所師範學校,是韓師的前身。
雖然,饒先生在韓師只教了短短三個月的書,但緣分這東西,不以時間的長短論深淺。饒公對潮州故鄉、對韓師充滿了深情。2011年,他已經是95歲高齡了,又一次回到韓師。我們想讓先生多休息,就沒請他作專題學術報告。但他還是作了即席講話,侃侃而談做學問要「求是、求真、求正」,為後學上了一堂學術思想課。他除了為韓師題寫了校訓「勤教力學,為人師表」之外,還為2013年的饒學國際學術研討會題寫了「鵝湖重見」賀詞,為韓師110周年校慶題寫了「傳道弘文」祝詞,並為《韓山師範學院校史》題簽。饒公對韓師的款款深情和殷殷寄托,充溢於字裏行間。
今日凌晨,泰山其頹,哲人其萎,饒宗頤教授在家人的陪伴下壽終正寢!
僅以此文悼念駕鶴西行的我們無限無限崇敬和愛戴的家鄉前輩、潮學領袖、學問宗師、藝術巨擘。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