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中史將會獨立成科,以及初中中史課程最近再諮詢,都成了報刊的新聞。有朋友認為我愛讀中史,也有資格就諮詢提提意見。
朋友們都搞錯了,其實我沒資格提甚麼意見。這是一個很專業的諮詢,對象是中學和相關的老師,重點是內容還有沒有增刪的必要,課節夠不夠等等。因為以前已經諮詢過一次,這次是據上次收集到的意見,在課程上再作調整,再一次諮詢學校的意見。試問早已脫離中學教育的我,在這些細節上有甚麼可以講?
不過社會上那麼多人關心中史怎麼教,一些怕洗腦,一些怕建立不起身份認同,所以確實應該就初中中史課程詳細點報導和評論──但應該是教育版而不是港聞版,並且應該報導得精彩有趣和準確,免得沒有教育資歷又不長於文化的記者亂報,以至讀者和家長看了之後又亂評。
要看看課程大綱建議
我看了諮詢文件之後,對港聞版和那些政治記者的報導,感到很滑稽,例如把報導重點放在為甚麼六四和六七不在課程大綱中,實在是見樹不見林。只要看看課程大綱建議用8節課去教改革開放:「改革開放政策的目標、重要措施(農工商業改革、成立經濟特區)、成效及其面對的困難」,則恐怕改革開放引起的貪腐問題,怎會不講呢?而反貪腐是六四前的學生運動的重要訴求啊。另外六七甚至香港在六四的反應,則在共和國時期的香港(最多4節)下的「建國以來香港與內地的關係」這部分必然觸及。教育局副秘書長被記者追問下生出的「雞毛蒜皮」說,看來不過因為不是口甜舌滑的政客,又沒受過應付媒體的訓練所致。想我自己也曾有過一次這種失誤,所以我是同情她的。
其實這份文件或這個課程大綱最大的問題,不是教不教六四、六七,而是沒有令人精神振奮的新思維,看不出這個課程跟我中學讀的中史有甚麼大改進。朋友們以為我讀很多中史,其實我大學的時候一科中史都沒有修。因為當年我的中學重視中史(當年甚至英中都會重視中史,只有完全番書仔學校學生才會不知中國地理,不懂中國歷史),所以我們初中讀了一輪由頭到尾(最少到民國)的中史,中四中五會考又讀一次,又是由頭到尾,然後中六考大學又讀一次。接近的內容我讀了三次,連我這麼愛讀中史的都讀到怕怕,而且狂妄地以為「中史還有甚麼可讀呢」,因此大學就一科都不修了。想起年少輕狂,當然汗顏,但是中史的教學之弊不也要負點責任嗎?記得我教中學時,中三文科生升中四,在電腦和中史裏選讀一科,絕大多數都選電腦。由於選中史的學生太少,科主任要以抽簽方法分組,而抽中讀中史的,簡直如喪考妣。我當時也要教初中中史,看見這種情況,很為學校的處理而生氣。我們不是設法令中史教得有趣,而是迫運氣不好的學生去讀中史,試問他們怎會不更恨這一科?現在做諮詢的這份課程大綱,雖然搞甚麼詳近略遠呀,加入香港元素呀,但跟我從前中學所讀,教書時所教,沒有大分別。
內容成教學的大挑戰
中華文明五千年,擠擁的內容本身就做成教學的大挑戰,講都講不完,做完課程宗旨第1點「認識中國重要的歷史事件、人物事蹟、民族發展概況及社會文化面貌」,已經氣絕身亡,還怎麼做到第2點「理解及分析相關的歷史資料,從而培養學生研習歷史的能力」呢?派幾份工作紙,提供ABCD觀點各一,叫學生講講意見,方法固然比我從前讀書時活潑了一點,但對不以公開考試成績為念的初中生,恐怕也只是新一種作文苦差(我們的學生是把甚麼寫作都視為苦差的)、新一種八股訓練而已。如果以為靠這些工作紙就做到學習目標所強調的「採用不同的方法理解及整理歷史資料,並以求真持平的態度分析及評價不同的史事,從而培養他們客觀分析與評價史事的能力」,未免太離地。
不如紙上談兵,讓我離地地大刀濶斧「改革」初中中史課程吧!
第一年由頭到尾大概講一次中國歷史發展。這樣史事必然是略述的,重要的是框架:大而化之,到底中國歷史的進程是怎樣的。其實文人還真懂概括之為用,《三國演義》一句「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許多人就記住了。至於《三國演義》概括得真不真,如果我們的中一學生在一年的修習後,能提出想法,那「培養客觀分析與評價史事的能力」這目標,不就有了一點發軔?
既有了基礎(也可說膚淺)的認識,那麼在釋放了順序教史事的壓力之後,第二年的時間就自由了,盡可以做各種深入的綜合性專題研究,例如中國歷代改革的核心問題是甚麼?光是這個問題,已經可以引發許多思考。懂經濟史的,可以引導學生考慮由商鞅到鹽鐵論到王安石變法,涉及多少經濟、釋放社會生產力和財富分配問題。學生如果自己動手了解過,到了中三,那怕討論孫中山的建國方略、鄧小平的改革開放等等,都不至像不少通識科學生那樣,只會亂噴新八股口水。熱衷政制和社會改革的老師,則可以將歷代改革的核心問題聚焦於體制,讓學生觀察由西周亡東周變,到帝制建立,到孝文帝連根拔起和隋唐的革新,到宋以來平民社會的發展等等,這裏也盡有許多探討的空間。經過這歷練,那怕中三的課程要集中在民國和共和國(可嘆兩詞其實都是republic,卻生出外貎分別)歷史,學生也有基礎去思考一國兩制等等制度問題。
中二中三學生的年紀是不是太小,不足以言這等大事?其實學生的潛能無限,有時會顯出驚人的成果。怕的反而是:老師肚中夠不夠墨水,能不能啟發學生;是學校在沒有公開試壓力下,是否容許學生和老師真的有「學會學習」的空間;是太上皇式的教育局是否能改變它指手劃腳的官老爺心態,真的尊重教育前線工作者。
這樣的初中中史課程大綱,會有人贊成嗎?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