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9月至10月,都是全港各直資小學收錄下年度小一新生入學申請事宜的忙碌季節。由搜集資料、準備文件、遞表申請到帶孩子出席面試等的每一個環節,都令得有關家長和孩子們憂心忡忡,簡直忙透了!過去幾周,看見許多家長為了孩子尋找心儀學校,除千方百計找人引薦或說項外,他們更為投考學校事天天為孩子操練面試技巧,令到一家人疲於奔命、舟車勞頓、茶飯不安、神經緊張,甚至因孩子在面試表現不如理想,甚或因落選次輪面試及最後投考不成功,孩子當然感到挫敗感,家長也傷心、自責!我曾看見一些孩子因面試的壓力而哭哭啼啼,在家長又哄又罵下也不肯進入考場,真可憐!
理論上,政府核准在本地辦理的學校,無論是官立、一般政府資助學校或直資學校等,它們都受着政府的教育條例或課程指引所監察,當中的師資要求、學校設備、採用課程及評估辦法,以致一些經常性或非經常性開支撥款等都應大致相同,有理由假設上述學校的辦學效能也是相若的;而且根據政府的選校建議,入讀學校應該是以就近入學原則分配,即是說無論居住在那一區的學生,他們都應該選擇在自己所屬區域就近入學,因為照顧學生安全應為首要考慮條件,其次就是學校的遠近,是否方便接送。
如何選擇合適學校
何以學生家長寧捨棄官立或資助學校而選擇直資學校?究其原因可能是家長有他們的條件去選擇學校,或許他們是先要考慮該校的校譽、聲望,甚至該校的辦學條件和歷史優勢等因素才作決定。無疑,直資學校於學費收取、財政運用、人力分配、課程設計以至教學語言和教學策略等都存在較大彈性,確是吸引了不少支持和擁護者。但是,事實上是否直資學校便一定因有上述優勢而辦得卓越,而一般官立、資助學校就沒有辦得那麼好、那麼出色呢?
筆者認為,選擇一間適合自己孩子入讀的學校,比較只為了仰慕別人,勉強去申請一間不適合自己孩子學習能力和程度、但卻是在坊間傳聞是名校、辦學成績好、有高校譽兼由歷史悠久的辦學團體辦理的學校為佳!因為沒有最好的學校,只有最適合自己孩子入讀的學校!
曾聽聞不少個案,特別是在小學教育時期,因家長選擇學校不當而最終令到原本健康快樂、潛力優厚的孩子,結果因錯配學校而導致無法享受愉快的童年生活,甚至在往後日子成為教育制度下的失敗者,終生鬱鬱不得志。例如有個個案,家長仰慕名校,辛辛苦苦送了孩子入讀,但結果因孩子在長期與家境富裕的同學攀比下,影響了孩子的學習信心,及後更產生了虛榮感和妒忌心,更因一時貪念而毀了一生;另有個案,家長用了千方百計包括透過有力人士的介紹,把孩子送入了某間以成績掛帥的著名學校,結果因孩子追不上成績,長期處於失敗的陰影下,永遠抬不起頭,成長後缺乏自信、隱蔽、不敢交際,認同自己是無能的!何苦如此?
起因只有一個,那就是孩子與學校錯配了!其實,對家長來說,他們應該怎樣選擇學校?歸納了許多家長對選擇學校的意見,總離不開以下的條件:
學校辦學團體有很輝煌辦學往績和成就,具公信力;
學校辦學理念清晰,家長認同;
學校有良好校風,家長口碑好;
校長具良好教育理念,領導力強;
學校擁有一支強而有效的教學團隊,有心有力;
歷年該校學生升中派位成績都十分卓越;
學生成績優異,具良好兩文三語能力,且行為表現守規有禮;
學生課外活動多采多姿,獎項纍纍。
此外,便是校舍新穎、環境優美、設備完善、師資優良、獎學金豐富等。是嗎?但現實卻是,具備齊全上述條件的學校不多,而且學額有限,您心儀該校,但學校卻不一定選擇您,那如何是好?
據筆者多年在教育現場的觀察是,孩子的能力、他/她的學習需要必須要與學校的信念、課程設計和教師的教學策略配合。找一間適合他/她能力就讀的學校,遠勝於勉強他/她去一間不適合他/她,或沒有讓他/她有機會發展潛能的學校!請問家長,學識重要呢?還是品德重要?若要二選其一,您選甚麼?您想您的孩子將來長大做個怎樣的人?您有好好地思考這些問題嗎?
我曾在某些小一新生申請的家長講座中質詢現場的家長,您的孩子能力怎樣?人有不同的學習習慣和特性,您的孩子屬於哪一個類型?學校的教學模式是否與您的孩子學習特性配合?您怎樣知道您所心儀的學校就是最適合您的孩子就讀?您知道您的孩子需要怎麼類型的學校嗎?
所以,依筆者意見,沒有一間最好的學校,只有找一間適合您孩子就讀的學校便是。從小打好孩子的學習根基,不一定要他/她永遠名列前茅!就算小時候的學習表現略遜於人又如何?您相信教育可改變未來嗎?您相信終身學習能令人活到老、學到老,而且一生的成就是可以逐漸累積的嗎?為甚麼一定要唯恐「輸在起跑線」呢?各位家長,有辦學認真、具教學熱誠、願意給孩子機會、注重品學共融、有愛心、為孩子設想的學校仍多着呢?您就在附近尋找吧!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