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人文 川流不息

總結一年,學校、師生實受益匪淺──親炙學者、探研歷史、考察學術文化機構、交流互動……除了深深感受到我國文化的活力外,更建立了深厚情誼,着實貫徹人文學術川流計劃的精神。

去年11月,學校參與由中國社會科學院、香港中國學術研究院,以及國史教育中心(香港)合辦的香港中國學術人文川流計劃,成為其中一所夥伴學校,得以邀請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文史哲專家學者,成為學校的學術顧問,展開為期3年的學術交流。計劃標在借助國家一線文史專家的學術底蘊及魅力,以期增進本地中學生對國家歷史、民族文化的認識及熱忱。

受惠計劃安排,學校有幸邀得中國社科院大學侯中軍博士為學術顧問,侯博士為史學專家,專研近代中外關係史。為落實計劃,學校籌組川流計劃工作小組,專責規劃各具體細節,務求善用人脈、資源,讓學生受惠。經商討後,首年計劃,以請進來及走出去雙軌模式開展。

五四青年節 學者現身說法

在請進來方面,小組落實以五四運動105周年為主題,邀請侯博士於本年五四青年節期間來港訪問,現身說法。為配合學校文史科課程及學習活動,小組於3月下旬先邀請博士就「一戰前的中國外交簡史」為高中文史科學生主持線上專題講座,並將五四運動定為是年高中文史科專題研習的主題,讓同學訂定研習初稿,並在侯博士來港前,作線上滙報,由博士點評,之後進一步整理修訂,於博士訪港期間,再舉行專題研習分享會,互相觀摩學習。為營造研學氣氛,小組設置了五四歷史展覽廊及小展廳,展出相關文史書籍、歷史圖片、影像等,另外更特設交流討論空間,讓同學在午休時間可以瀏覽展品,向博士討教。

在各主辦單位的協力下,侯博士以訪問學人身份,如期駐校。期間分別為初、高中同學及老師舉行講座及工作坊,亦走進入課堂,與同學討論歷史、文學及學術研究等課題。觀察所見,同學主動學習,在講座、課堂,均主動提問,展現了研史的熱忱。更難得的是,同學善用小息、午休時間,到展覽廊、小展廳了解歷史,不少更抓緊機會,與學者討論,一時之間,研學之風熾熱。匆匆三天,同學感受到學人風範,亦對五四歷史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北京考察歷史 眼前展現文物

至於走出去方面,學校組織師生共40多人,於試後活動到北京作歷史考察,除了訪故宮、登長城、觀升旗等必到景點外,更在侯博士牽線下,參訪社科大這所研究型大學,得以聆聽學校介紹及參訪校園。在歷史學院劉強副院長的悉心安排下,同學更有機會與20多位社科大本科生、研究生分組交流。現場所見,同學珍惜難能可貴的交流機會,無論講座、參觀,以及考察,都積極投入。當天中午,還與社科大的學兄學姐共晉午膳,深入溝通,留下聯絡,延續情誼。

同一天下午,師生獲侯博士安排參觀位於北京中軸線上中國考古博物館,該館於2023年9月剛開館,藏有大量珍貴考古文物原件,參觀門票可說是一票難求。在導賞員生動講解下,同學看得入神,聽得心馳神搖──不少歷史教科書上的文物圖片,都一一在眼前展現。隨後,社科大劉強副院長於中國歷史研究所為同學主持「故宮今昔」講座,談故宮在歷朝變化,資料詳實,既有學者巨眼,亦條分縷析,有趣易明,藉此帶引學生對歷史及文化的思考,十分奏效。最後現代史研究所于書記不單親自帶領同學參觀,讓同學了解國家級學者的研究現場,還送贈一套《中國近代通史》予學校,濃情厚意,師生感動不已。

總結一年,學校、師生實受益匪淺──親炙學者、探研歷史、考察學術文化機構、交流互動……除了深深感受到我國文化的活力外,更建立了深厚情誼,着實貫徹人文學術川流計劃的精神。方是結束,學生都在問計劃的後續,老師們並不怠慢,已啟動思考,規劃部署,實在令人萬分期待呢!

陳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