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之意義

旅遊已超越了個人消閒的用途,而是學習成長必不可少的學習形式,也是建立親子關係的重要渠道,更是未來事業發展的黃金機會。

當政府提出香港要成為好客之都,市民需要積極進取地歡迎全球不同旅客到香港遊覽,究竟是否每位香港市民都贊成呢?或許有一些受旅客嚴重影響的區域,或沒有受惠於遊客的市民,可能不會認同!

回想一下,香港市民也常常到別的國家旅行,諸如韓國、日本、台灣或泰國等。香港人究竟在什麼時候開始定期去旅遊呢?原來任何一個經濟起飛的地方都需要旅遊項目!

發達國家 旅遊業成重心

由於科技的日新月異及全球城市化的發展,人類的工作及生活性質也隨之而改變。從前以農立國的社會重男輕女,認為人多才好辦事。但隨着工業革命到來,創新科技不斷取代人力,人類大量的勞動力漸漸從農業轉到工業,及後再轉至商業!當人工智能(AI)突然出現在大家的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可以享用的假期或悠閒的時間將會大大增加,渴望旅遊的需求也同步激增。

請大家看看歐洲的大城市,如巴黎、倫敦或維也納,經濟的重點都是放在旅遊行業,可以促進本土的經濟及民生;若大家抗拒香港成為旅遊城市,可能沒有看清楚城市發展的必然軌跡,香港真的需要蛻變為旅遊城市,才可以繼續成為亞洲魅力之都。

事實上,在已發展的國家或地區,觀光旅遊是每個人在消閒減壓之用,也是增廣見聞的一個重要方式,大家都會爭取工作與悠閒的平衡,在假期中達致身心調和。旅遊業或相關的行業都是未來蓬勃發展的行業,值得家長及子女關心這行業的發展,及思考投入這行業的可能性。

讀萬卷書 不如行萬里路

現在的年輕人認為,投入全職工作或建立事業在21世紀已變得次要,尋找或體驗生命的意義才是頭等大事,古語有云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因此身體力行的學習經驗可能更為寶貴。

在新冠肺炎的疫情下,莘莘學子可以嘗試到不一定回到學校上課,網課能夠讓學生足不出戶,便能知天下事;就算疫情已過去,大家需要重返校園,但仍有不少人很懷念上網課的優點,而不願參與實體課。

現在,縱是學校舉辦的家長專題講座,也有愈來愈多家長期望以視像形式進行,毋須徒勞往返,還可以安坐家中學習,更可以「心有二用」地同時管理自己的孩子或工作。

事實上,有些學生在疫情期間,名義是英國或加拿大的留學生,實際上只在香港的家中通過網課形式完成了學業。或許大家想增加知識,可以直接在網上搜尋,便可以獲得了無限的知識,若擁有很多課本的知識,而缺乏了全面的體驗都是不完整的。

讓孩子培養世界觀

究竟大家是否會滿足於在網上所獲得的知識呢?現今的學生在求學階段必須參與遊學活動,因為旅遊已變成一種學習的方式,可以讓孩子走出課室,實地接觸不同的事物和文化,如接觸發達城市的生活水準或第三世界的國家的困境,從不同角度體現當地的人民是怎樣生活,才可以讓他們培養一個更好的世界觀。

在旅遊過程中會促進孩子的綜合能力,首先需要高水平的個人自理,還有良好的人際關係,讓孩子變成一位更大膽和有自信心的人,更在旅途中需要面對新事物,包括地理環境、語言文化,是一件很有挑戰性的事情,可以刺激他們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及自信心, 這些軟技能在未來發展也非常重要。

總結來說,從前的旅遊對平民百姓來說是奢侈的活動,是一種富裕人家的悠閒生活;但在現今社會,旅遊已超越了個人消閒的用途,而是學習成長必不可少的學習形式,也是建立親子關係的重要渠道,更是未來事業發展的黃金機會。

彭智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