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2006年自小學的教育工作前線退下後,在教育局及浸會大學的師資培訓事工任兼職顧問,轉眼也有十多年了。近年也退下了校長培訓的班務工作,每年只擔任數位學員在課程裏行動研究的專任導師,這項工作也讓我有很多學習及樂趣。
教師的行動研究
以今年為例,我的4位學員來自不同的學校。在第一次聚會時,我們集中討論各自選取什麼題目去做行動研究。原則上行動研究是一個主觀的學習方法,重要的是學生想深入了解哪一個問題,或想改善校內哪一個範疇的工作效能,便可以在一個特定的時間內,選取一些對象(通常是一群學生或老師),在刻意安排的一些校內經歷去進行觀察及評估,找出問題的啟示。
在會面時,我們除了要選定題目外,我會與學員建立一些共識,這包括:(一)我們是一個校內的教師組群,(二)個別學員心目中的命題,大家都是有份的,互相關心,甚至兩位結成工作伙伴,互相討論參詳。
大家工作都很忙,主力工作當然是各自選取的命題,但二人組合的伙伴也必須參與一些對方的工作,例如當作校內同工,提出一些專業意見,或試做問卷樣本等,在這裏我想介紹今年的4位學員各自關心的命題。
各自關心的命題
(甲)一位學員是數學科教師,他希望運用電子學習軟件協助教學,引起同學的學習興趣,除此之外,他也希望嘗試用課前預習及課後延續等技巧,如寫課後日誌、數學比賽等去強化學習效能。
(乙)另一位學員希望運用戲劇教學去引起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由閱讀劇本做起,運用體驗式學習方法,把劇本演化為舞台表演,從中細味作者及不同角色的內心世界、人與人的關係,並與觀眾分享。
(丙)第三位學員在校內負責推行價值教育,這包括生命教育、國安教育等。他希望在幾個月內,重新檢視校內有關課程文件、跨科連繫、評估、教學示例,並加強與各組員的溝通及檢視自己的領導能力。
(丁)第四位學員負責推動校內校園的正向文化,他與一群受過正向教育系統性培訓的老師擔任導師,除在課堂上運用特定教學課堂用語及技巧為學員打氣,灌輸正向思考方法外,也成為較弱勢學生單對單的生活指導導師,並提供支援,建立全校的正向氛圍。
科技日新月異 教師角色有否轉變?
今天,我為什麼向大家介紹我的工作及這4位學員的行動研究命題及功課呢?我假設這4位是一所學校其中的老師,我把他們心目中要解決或改善的題目,看成校內的關注事項,歸納起來有一個發現,那就是教師們在校內希望做或正在做的,是十分正確及需要去做的事。
(一)教師的重要工作,其中一項是學科及學術上的鑽研及推廣。那位數學科老師與時並進,重點研究電子教學如何增進學習興趣。在談話中,我發現他除了數學科外,也想藉此了解語文科老師運用電子學習軟件的情況。
(二)除了學科的學習,品格及人生觀、做人的態度等也是教育的重中之重。老師們不論把焦點放在價值教育還是體驗式學習、戲劇教育、正向教育,方式及工具或有不同,但都是日常生活,人際關係、互相溝通及了解世界的入門途徑。
面對科技日新月異,最近人工智能(AI)協助學習,甚至代替學習之際,我們一定要了解,教師應着力於什麼角色。
最近參加了一個科技與教育的講座,我得到的體會是,AI一定不能代替老師。他們必然是學生學習最主要的導師,AI只可以輔助學習,不能代替學生去學習。學生的學習動機及興趣、經歷、老師的領導、全局觀、價值的建立、態度的培養,這一切仍是最重要。我很欣慰學員的選題及努力方向,以小觀大,本港教育充滿活力及生機處處。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