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文介紹了近年聲名大噪、以創始人友好(founder-friendly)為殺手鐧的創投風格,聽起來是不是很酷?要理解這風格的特別,可將跟早一輩的行家比較。美國紅杉基金(Sequoia)的米高·莫里茨(Michael Moritz)是一名在創業投資界享有盛譽的元老級人物,他的成功並非偶然,而是源於他對直覺感覺、人際溝通、對未來的勇敢追求,以及不怕後果的特質。這與新派有相同的地方,但也有不少差異。
重視直覺與感覺
莫里茨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歸功於他對直覺和感覺的重視。他認識到,在風險投資領域,直覺和感覺是評估投資機會時不可或缺的因素。他曾提到,儘管他大學主修歷史,而非電腦工程,但他的直覺和感覺,幫助他在評估公司時做出正確的決策。例如,在投資谷歌(Google)時,儘管最初谷歌並未直接進入搜索業務,而是從事搜索技術的授權,且在最初的年半裏就燒掉了大量的資金,莫里茨依然看到了谷歌技術的優越性和對消費者體驗巨大提升的可能性。直覺告訴他,谷歌的搜尋引擎具有吸引億萬消費者的特點,從而有無限的市場價值。這種對技術和市場的直覺理解,使他能夠在眾多質疑聲中,堅持投資,並最終見證了谷歌成為全球的科技巨頭。
人際溝通的重要性
莫里茨非常擅長溝通,在關鍵時刻往往能給談判對手曉以大義,震懾對方,拿下單子。他認為,與人溝通是獲取資訊、建立信任和理解他人觀點的關鍵。這種溝通能力使他能夠在投資決策中更有效地促成交易。在投資雅虎(Yahoo)的過程中,他們其實也不過是通過中介,接觸到尚在史丹福大學、用今日的話語來說很可能是個「宅男」組合的楊致遠和David Filo。關鍵時刻,他以市場的角度、而不是技術的深度,說服雙方(創始人們和公司投委會),促成這筆大手交易,退出時這單一項目的回報總額,是基金在之前多年的所有投資的回報總和!
對未知有「吉士」(gutsy)的堅持
莫里茨對未來充滿勇氣。份屬二戰後嬰兒潮一代的他(和許多他的同輩同行),不畏懼未知,「勇」抱新技術和市場。他的口頭禪之一,是:「想像一下,如果這些公司都按照最好的方向發展,那怎麽辦?」這種思維方式,除了使他能夠在互聯網、搜尋引擎和電子商務等領域的早期階段就識別並投資于像谷歌這樣的革命性公司之外,更重要是堅持要基金能「待下來」等更長的時間,讓投資者賺得更多。他的這種追求未來的精神,不僅為自己帶來了巨大的成功,也為整個創投行業樹立上市後不急於馬上吐現走人的先例。
莫里茨和許多他那一代的創投家們早期的成功説明,在那些年的歷史時空之中,即使沒有黑科技的背景,投資家們憑直覺感覺、擅長畫餅、對未知勇於追求,也能取得巨大成功。
原刊於《明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