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鏡像神經元看幼兒教育的「模仿與典範」

為人父母者必須先照顧好自己的身心需求,使自己先成為一個獨立成熟的人。

腦神經科學的發現—孩子經由模仿學習的天性

近代的腦神經科學有關鏡像神經元的發現,印證了華德福幼兒教育,強調給0至7歲孩子良好的「環境」和「典範」,好讓孩子通過模仿來學習的理據。鏡像神經元(英語:mirror neuron)於1992年被提出,是指動物在執行某個行為以及觀察其他個體執行同一行為時都,最早在靈長類動物(如猴、猿)腦裏發現,我們也會知道,靈長類動物最具模仿特質,在觀察到另一頭動物的動作,鏡像神經元受到激發而產生本身同樣的動作,好像照鏡一樣。

近年的研究發現在人腦的不同區域都找到這類神經元,更有著名神經科學家認為它們在模仿及語言學習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行為上的模仿是鏡像神經元最容易看到的功能,使人類能夠通過模仿學習新的技能。

正因如此,孩子無時無刻地模仿周圍的大人,父母及環境,從遊戲中表現自我,仿學這些角色。這都有神經生理結構上的理據,解釋了孩子的潛意識何以深受環境中成人的態度影響。好像我們從來沒有教嬰兒學步的學堂,孩子觀察周遭的環境的特質,形成他們行動的姿態、說話的聲線甚至思考的型態。

這是生命教育中重要的身教,也是家長及老師們的心靈力量如何影響孩子生命塑成的具體表現。德國學前教育家福祿培爾被稱為「幼兒教育之父」,他的名言正是:「教育無他,愛與榜樣而已」。

成人的內在姿態

在分享親職教育時,不少參加的媽媽們都醒悟到孩子的情緒和行為模式都與自己的心靈狀態和家中的行事模式息息相關。即是說:孩子好比一面鏡子,反映出我們的內心姿態。親身經歷最不可思議的場景,我帶幼兒班的孩子的節奏是玩耍後的收拾玩具,雖然有時孩子淘氣,我會以轉移和故事引導,把玩具送回家已經成為習慣。有次適逢隔壁的親子班家長簡介會,當家長們進入教室來「看」孩子時,原本正在收拾的孩子停了下來,那個最敏感的小女孩說:「我們都一齊睇…」說罷,所有孩子都停下手來。

這就是環境的力量,尤其是在孩子周圍的成人的內在狀態。

幼兒以模仿為學習特質。每個孩子都有其獨特的模仿,就如自我的個性一樣,並不是用言語「教」出來的,而是自發的行為,是一種意志反應。幼兒透過「模仿」來學習,通過體驗真實的生活,經由感官來認識世界,也將世界吸納到自身中。我們說教講道理,孩子就以同樣姿態回應;故此期望以語言「教導」的結果是孩子都「聰明」的回應,於是展開沒完沒了的對話。

模仿活動蘊含細微的平衡

模仿活動是孩子發自真心的「自願選擇」做事,毋須教導;他們全身心投入去參與別的個體中,滲透着一種「我和你」的體驗,即是「我」和「我們」之間的健康互動。孩子在自我實現的同時,感受到被尊重,當中又蘊含着積極的社教化技巧。當孩子透過「模仿」來學習,他們做的「好行為」並非是因為被教導、獎賞或懲罰,而是自然滋長出來的自我品質。

作為陪伴孩子成長的成人,我們能夠做的是提供榜樣和恰當的活動空間,以幫助幼兒通過模仿來學習,以整個身心去活動和體驗;以富有韻律和規律的作息和活動,滋養孩子身體心靈的成長。孩子通過模仿,在確認自我獨立性的同時,又參與到群體中,如此養成的帶着道德感的個體自由,正是我們這個時代迫切需要的素質。

「模仿」與「典範」代替認知教育

20世紀60年代起,家長和教師們崇尚對幼兒實施智力化的教育,包括提問、選擇、解釋和指導,就好比現今的「探究學習」把孩子帶入高速增長的意識。許多孩子的自我覺察和自我意識過渡早熟,成為了小大人。

模仿和榜樣的運用包含着一種非智力的教育,以活動和榜樣進入孩子5歲以前自然夢幻且沒有完全清醒的意識中,合符孩子自然發展的步調,而非提前加速孩子7歲以後那種品質的發展。

這種以模仿為基礎,通過運動的學習方法,讓孩子得到自我主導的體驗,為孩子漫長的生命過程中,奠定了自我發現能力的基礎。這種自我完成的學習經驗,孕育了熱愛學習的種子。同時在日常生活的活動當中,老師有意義的工作積極地引導地幼兒意志力的充份發展。

「有意義的工作」是抽象的概念,對孩子而言,所有的家庭活動形式如準備午餐、照顧環境、修理和清潔都吸引着他們的興趣,在當中學習新技能——切碎、測量、傾倒、量重....這些運用身體和與環境互動的能力,讓他們對自己主導活動的能力更具信心,為將來概念性的學習打好基礎。

通過模仿發展信任和尊重

幼兒通過模仿而達成的學習,顯示出他們沒有受到強迫卻樂於跟隨成人引導的意志,這樣逐漸成為習慣,通過這種體驗,培養出孩子對成人的尊重和信任的態度,這不僅是終生學習的態度,也是道德教育的重要一步。

他們做的「好行為」並非是因為被教導、獎賞或懲罰,很多父母經常會要求孩子做某些好行為而給予獎賞。我們也許沒有想到,這樣的獎勵機制,將孩子熱愛工作的興趣一點點地消減了。這是一種有條件的愛,等價的物質交換。

相反,順應孩子模仿的天性,我們就得真心誠意地工作,好像為家人做的愛心晚餐,清理家居,孩子在旁漸漸就成為小幫手。相反,很多母親沒耐性讓孩子學習做家務,家中傭人又將孩子照顧得妥貼,卻又埋怨不會自己動手,造成惡性循環。

成人的自我教育和發展

真實的道德教育,在於我們的知行合一。孩子必須體驗到我們的自我約束,才能學習自我控制。有位母親分享:過往孩子在街上鬧脾氣,往往會掀動她的情緒,各不相讓,劍拔弩張;在明白到孩子的本質,她學習到令自己不動情緒,孩子看到「吵鬧」失去效力,就不再哭喊了!

孩子的生命由信任開始,我們需要為這份信任負起責任。要得到孩子的信任,我們就得有成人的能力和界線,這樣,孩子才能在意志活動和創造力的發展階段,透過我們的自我約束和創造力的展現,逐漸向自我控制的方向發展,長出健康的意志和創造力。

華德福教育的幼兒精粹在於理解孩子經由模仿學習的天性,通過榜樣典範,讓他們活出天性的美好。榜樣的典範角色包含着責任,它必須得到孩子的信任和尊重。正因如此,身為成人的自我教育和個人發展就更具現實價值。我們不需要完美,而是努力成為平衡、健康的人!

做孩子的第一個老師

孩子發展自我概念和人我關係都是在家庭中完成雛形的。孩子的人我關係是以家庭為基礎,其中尤以雙親的影響最為重要,無論父母行為適當與否、對錯、好壞,孩子都會照單全收。這是「耳濡目染」的身教學習,「諄諄教誨」的言語概念,對幼兒起不了作用。我們的任務是建構家庭的生活節奏,建設真實而美麗的外在(溫暖和天然有愛)和內在(內在的思想和情感)環境。

為人父母者必須先照顧好自己的身心需求,使自己先成為一個獨立成熟的人,然後才能在自己和孩子的需求上取得平衡,並配合現實的情境做彈性的調適,要成為孩子的典範,發現自己的盲點,我們必須用心學習!

陳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