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購的思考:到校師生活動/服務

教育同工應該要就服務供應商的表現作出監管,亦應該有充分的前期溝通工作,這樣才能夠為學生帶來不一樣且有效的學習體驗。

即將開始新一個學年的籌備工作,相信各科組同工都或多或少陸續需要預備採購程序,以配合下學年的整體規劃與日程。筆者經常接觸年輕教師,所屬的機構亦是其中一個到校師生活動/服務提供者。近數年觀察到同工在採購上的一些忽略、疑惑或盲點,本文將分享一些採購到校師生活動/服務時的一些考慮,供同工們為學校和學生物色最合適和優質活動或服務時參考之用。

價低者得?

貨比三家,同工們對口頭報價和書面報價等不陌生。概念上,價低者的確更有優勢。然而,這樣亦容易進入另一種陷阱。一些供應商為求取得服務機會,會把報價調低到一個低於市場常規價錢的水平。服務供應商營運需要也有基本服務成本,要是價錢非常便宜,同工亦應該審慎評估該服務供應商的背景,以及服務中的具體細節。

報價的原意是為了廉潔和希望資源用得最為其所。同時,報價的表格也鼓勵同工仔細列明服務的要求,甚或導師的資歷等。在同一服務素質的要求下,才以價低者得概念作考慮。因此,筆者認為報價要求應多點細緻,這樣便可避免遇上一些欠缺質素但惡性出價的服務供應商。

罐頭式活動/服務?

對於供應商來說,罐頭式活動/服務是非常節省籌備時間和成本的處理方式。一些同工會認為罐頭式活動/服務可靠和安全,因為假設供應商已經多次重複推行該項活動或服務,經驗充足。然而,作為教育同工也會明白要是教師沒有就課堂進行反思,重複多次進行某項教學活動也未必效能理想,節省的只是同工的籌備時間。

今天教育重視照顧個別差異,筆者認為同工應該作為主動一方,向供應商要求特定的學習目標。要是罐頭活動未能完全滿足目標和學生特性,同工應該嘗試尋覓能夠為學校學生作專業微調或特別設計的供應商。

與供應商的溝通?

在公平的原則,筆者認為同工應該主動了解供應商的背景。然而,供應商的公開資料普遍也考慮到市場推廣的需要,表達策略上或存在不全面、放大某些優點的情況。因此,建議同工需要致電和供應商溝通。特別在講解學校或是次服務需要的過程中,同工可以從對方的回應和建議之中評估供應商的專業性。

筆者在和學校溝通的時候,遇見同工提出一些看似不太有效的要求,也會用過往實例和相關理論解釋,並且提出另一個可行的方案。利用電話作溝通固然須花費時間,但筆者認為這個過程不但有利學校評估供應商的素質,亦可以讓供應商進一步了解學生的真正需要,提供最適切的服務。

整體而言,採購除了有行政和財務角度的思考,筆者認為更重要是如何為學生或同工在合理價錢之中,挑選最適切和優質的服務供應商。教育同工應該要就服務供應商的表現作出監管,亦應該有充分的前期溝通工作,這樣才能夠為學生帶來不一樣且有效的學習體驗。

吳文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