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留痕,經歷猶新。看見近年學童適齡人口持續下降,有學校因收生不足而開始減班裁員,正受着縮班殺校的威脅。已有學校因資源緊絀而宣布停辦,導致有關學校的教師員工、學生、家長等都即時不知所措,人心惶惶。
各區中小學校長為增加生源而各展其謀,目的不外乎要穩定軍心,有等透過不同方式努力推廣學校的知名度和吸引力,有等積極參與區內區外大大小小的學校宣傳活動,有等更遠赴大灣區去搶生員,可惜努力與回報並不一定成正比。有個別校長更形容這段時間是學校黑暗時期,他們謙稱自己正在不務正業,因為自己把大量應做的工作暫時放下,甚或把工作優次重組,每日都憂心忡忡,壓力很大,校長不易為啊!
改革由激發動力開始
在上一個縮班殺校周期,筆者也曾在兩所不同的薄弱或所謂下沉(Sinking)學校工作過,經歷了一個相若但毫不輕鬆的學校變革歷程。雖然最終都能把兩所學校成功扭轉為某程度的進步(Moving)學校(Stoll & Fink, 1996)(註1),但當中經驗卻殊不簡單……真的校長不易為!
要一所薄弱學校重新得力,要達成真正的改革果效,首要的是要激發所有持份者的共同改革心志和堅毅動力,也即是說要調動所有人的積極性,幫助他們建立有效團隊,有希望就有動力。其次,要製造配合及支持改革的條件,這包括由學生的學習,到教師的教學表現、教學環境,以至全校政策措施與行政管理的配合等,都要作出整全的計劃和全面能力的提升(Hopkins, 2001)(註2)。
要改變人心便須讓人們相信改革是可行的,屬於他們所擁有和可參與的。可供參考的改革策略,例如:營建共識、行政結構重整、領導策略改變、引進校外支援力量、全盤檢視、設計長短期改革計劃和設立一個統籌全校改革的學校核心力量(註3)等。作為有遠見與承擔力的學校領導,校長必須帶領同工用變革思維去檢視學校現況,例如我們可以在教師會議就下面問題尋找共識,再定方向:
- 在持份者心目中,他們想見到我們是一所怎樣的學校?
- 我校現況如何?
- 我們對現況表現滿意嗎?為什麼?
- 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變?
- 如何改變?
如何落實改進理念?
如何將學校改進理念落實,不同學者亦有他們的實施策略,有人更會認為改革的起步點應該放在全校教職員的準備度問題。Stoll(1999)(註4)認為關鍵在於「建立改革執行力量」,特別是「內在力量」的創造,是人的素質和如何切實改進他們能力和表現;Senge (1990)(註5)和 Leithwood, Patten & Jantzi (2010)(註6)則歸因於「學習型組織」和「專業學習社群」的因素;而Davis& Davis (2005)(註7)則認為關鍵在於如何執行「策略性領導」,怎樣策動人的動機、建立策略執行力量、鼓勵參與和建立共同語言及願景等。回歸教學根本的「建立改革執行力量」就是要:
- 兼顧向前發展與維持穩定;
- 將校外改革力量和契機,轉化為校內所用,並按目標和先後序執行;
- 若行動偏離營建配合改革條件的目標和方向,學校改進力量便會失效;
- 學校改進力量必須能夠滲入學校每一個階層,由個別老師到科組再到學校管理層;
- 學校改進應善用數據,因數據或例證能帶動改革力量,有助學校發展;
- 成功的學校改進會建立有利持續改善的共同語言,最終有利學校文化的建立。
最後,筆者總結經驗,要成功帶領學校改進並安然渡過危機困難的日子,可歸納為五點,謹供有心者參考:
- 改革成效不能一蹴即至,所以必須小心部署,改革內容先由小處做起;
- 學校必須兼顧「組織穩定與維繫」和「持續改進與發展」,二者需要取得平衡;
- 善用契機及借助外界專業力量,去建立團隊力量與發展創新改革思維;
- 建構團隊力量應放在整個學校改進計劃裡,並有先後緩急次序;和
- 學校改進計劃可從硬件與軟件的條件打造,並在學校的不同層面上如1.學校條件;2. 教與學條件;和3.資源開發條件等方面的提升及推動。
雖或校長不易為,但我們是否都同意扭轉乾坤其實是一個以學校領才為本(Leadership-based)、學校改善為目標(School Improvement Oriented)的理念取向?各校校長及領導們,請多持正面思維,及早準備改革力量的提升,共勉!
註:
- Stoll, L. & Fink, D. (1996). Changing our schools: Linking school effectiveness and school improvement. Buckingham: Open University Press.
- Hopkins, D. (2001) School Improvement for Real. London: Falmer Press.
- 例如英國喜用”cadre group”作為特設的「改革核心小組」,其他國家和香港則喜愛選用”School improvement group (or team)”或稱「學校改進小組」
- Stoll, L. (2009) Capacity building for school improvement or creating capacity for learning? A changing landscape . Journal of Educational Change, 10(2) 115-127.
- Senge, P. (1990). The Fifth Discipline. New York: Doubleday.
- Leithwood, K. Patten, S. & Jantzi, D. (2010). Testing a conception of how school leadership influences student learning.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 46(5), 671-706.
- Davis, B. & Davis, B. (2005). Strategic Leadership. In B., Davis (Ed) Essentials of school leadership. London: Paul Chapman Publis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