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時代,誰將是最直接的高新技術驅動主體?在創新中,香港和內地如何更好地合作?7月6日,在深圳的中國源頭創新百人會年度論壇上,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徐揚生同時以科學家、連接深港兩地的教育工作者身份談到了深圳如何應對人工智能又將如何衝擊教育體系?
作為港中大(深圳)校長,徐揚生認為,人工智能將極大地衝擊教育,機器的強項是記憶,而人的強項在於想像、創造、情感和直覺。以灌輸的方式傳授的知識終將過時,未來教育的重點將在於激發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以下是演講主要內容:
今天用十幾分鐘時間講講機器人和人工智能領域,我做這個行業是33年了。
這個領域是前年開始非常的火熱,比起我讀書的時候現在這個狀態已經是完全不一樣了,非常熱門,但是也比較的虛,不是那麼現實。這也是可以想像的,所有的研究都是這樣。我到了美國的矽谷,三個月前去轉了一圈,一個月前我去了美國的東部哈佛、哥倫比亞等等地區,我發現也不是很多,真正的研究探索都到公司去了,我的學生都到公司去了,很多大學的研究者都到公司裏面去了,那誰做研究呢?到底誰在做研究?機器人和人工智能這條線的探索圍繞着大數據為主的那些研究,到底誰是主力?全世界的研究主力在哪裏?我自己想不清楚。
20年前的時候,中央領導人問我,中國的高新企業怎麼上去,應該怎麼靠誰?我跟他說,美國的主要高新技術上去是靠研究性大學或者是一些自然實驗室。日本採用完全不一樣的模式,日本上去是靠大公司的研究所,日本的主要研究案例是在大公司裏面,韓國也是這樣,韓國政府花了那麼多錢但是什麼都拿不到,但是韓國主要是四個公司的研發。中國的情況怎麼樣?我跟他說真話,我說中國可能大學靠不住,其他的研究所能不能靠得住,我現在還不清楚。我自己覺得中國要靠上去還是得靠新一代的大公司的研究機構,如果能規劃好的話。
香港研發AI的弱點
我們再回到人工智能的研究,到底是靠什麼?到處都在挖人,以為挖了人事情就可以做了,不一定,華為的那批專家一小時之前我們在學校,我們閉門討論,我覺得還是要靜下心來想想怎麼走。我要說的是,AI是涉及到整體的東西,這方面現在是比較虛,真正做踏實的研究比較少,我估計可能這一波浪潮過去之後大家會靜下心來,人在大難當頭的時候腦子才會清楚,一般工業界的人不太願意聽這些話。現在講講香港,主辦方希望講講香港,香港發生了什麼?香港的基礎研究還是的,90年代開始就從美國引進了一些比較知名的科學家,我是1992年第一次訪問香港,當時香港在這方面沒有很多研究,現在是逐漸上來。舉個例子,香港中文大學有個工學院,是香港所有工學院裏最小的,這麼小的工學院裏面,這五個系裏面,每一個系都有人做計算機視覺,還不只是一個人做,所以你可以看到這個力量有多強。我稍稍統計了一下全世界做計算機視覺,亞洲佔了40%左右,博士論文佔了50%多,所以基礎研究還是有的,但是缺少了工業界的支持,因為少了支持人就看不到方向,如果你做機器人做了半天,沒有看到一個機器人在那裏用或者動起來的話,你做了兩、三年也會有點灰心喪氣,所以香港這方面是個弱點。DJI、Sense Time,很多同事在深圳做開發做成果,很多成功的案例。另外一個很好玩的是FinTech,這就是人工智能和數據庫的東西,大數據、數據科學和金融連起來組成的平台,這實際上在金融界非常有用,香港非常非常想做這件事情,香港人是非常現實的,他是非常想做這些事情的。
中國科研應用領域廣
而內地,基礎研究少了一點,但是也未必,現在的內地狀態跟之前不一樣,現在的狀態是八仙過海,在有些領域是有些實力起來了,有些領域未必。我稱之為蜻蜓點水,一放以後,把有些真正想做研究的人,讓他們至少不能餓死,把他們養起來了,這是好的部分,我知道這個叫百人會,我不知道具體情況,大概是一個源頭的,什麼叫源頭?就是基礎研究,我覺得這方面國家要重視,有一批專家要靜下心來做這方面的重視,但是這個要求是比較高的,不是所有人都能做的,我在很多場合上講這個事情,但是很多人不相信,全中國都在講創新文化,但是一般人是做不好的,不是你要創新就可以創新的,這是非常重要的東西,不是說所有人要做就可以做的。中國人做研究跟美國人做研究是不一樣的,中國人做創新創業也是不一樣的,創新創業主要創在商業模式上,他們就是想賺錢,每個人都想賺錢,我也想賺錢,但是動機還是不一樣的。但是中國有一個很好的就是應用領域非常廣泛,比較好的領域比如劉若鵬講的一些領域也是挺重要的,我個人感覺到一個重要領域還是在生物醫學,中國是個大國,等下張教授會多講點,他是專家,這是一個非常大的領域。第二個領域我個人感覺到也是非常大的,中國有可能做得比別人好都說不定,就是能源領域,這個領域能源大家不要忘記,18年前大概在全國有一個很重要的高層會議,當時叫計算機信息系統在全中國各個領域的應用情況,對所有會議裏面最最吃驚的,對我來說也是最吃驚的,全中國IT領域做得最好的是石油,所以不要忘記,這是一個非常關鍵的領域,能源包括能源的管理這條線對中國是非常致命的。我上個月去了幾個地方,包括國家電網,走下來以後我覺得非常激動人心,中國真正要把它做好的話,這條線是非常好的。另外就是大家都比較知道的城市管理交通管理方面。機器人這方面比如說5、10年以後,這件事情是肯定要做的了。
加強兩地學術交流
下面我講講opportunity,主辦方要我講講香港和內地,我覺得學術上的交流還是要多加強,在座各位包括領導也在這邊,不做交流的話,這是有問題的,我跟香港的有些朋友見面都是在美國或者英國碰到,香港從來不碰到,交流是個大問題,我有個同事香港科大的,跟我講了大概20分鐘內地的研究,我說你對內地的研究蠻了解的。 Collaborative basic research center,深圳也有很多要設這個中心那個中心,但是都是憑空的講,為什麼不用用旁邊的香港資源?同樣香港做這件事情也是這樣的,你去看他們科技局、教育局,也從來不想旁邊的深圳,奇怪嗎? International wconsortium也是可以做的,Mechanism built in for entrepreneurship,最重要的還是要有決心,世界上任何事情如果真要做的話還是能做好的,沒有決心做不成事情。我們國家,深圳是不是真的下決心要把這個事情做上去,我不知道。香港有沒有下決心要把這個事情做下去?我不知道,我目前還沒有看到。
記憶是人類的弱點
有一個事情可以稍微講講的,我們的社會分工我個人感覺到在下面的5年到20年當中,會有一個很大的變化,這個事情跟人工智能是有關係的,現在無人車慢慢起來了,只是大家還有點擔心,這個不用擔心,這是很正常的,我們再看看100年前的社會分工,分工就是這麼變化的。那天他們跟我說笑話,200年以前江南一帶搞學術的才子們,主要的出路是三條,一個是私研,一個是老師,一個是中醫,現在基本上都沒有了,社會分工是在變化得非常快的,哪些領域會變化很快呢?我個人感覺industry還有醫院,不知道在座有沒有醫生,我每次到醫院裏面去,我上面有四個老人,送走了兩個,你會知道我會走多少次醫院,醫生主要做什麼?一般醫生問你生什麼病,但是現在你生什麼病是醫院做檢測的,醫生是知道你什麼病要開什麼藥,全世界有2,000多種病,4,000多種藥,這個分配我覺得機器絕對做得比他好,比如說一種病有60種藥可以治,醫生記得了60種藥嗎?可能6種就已經了不起了,當時我是外行,我在想人工智能上來以後,醫院會有很大的變化。銀行也是這樣,你去銀行排了半天,你去看他到底給你做了什麼?我的機器人做得不知道比他好多少,又精確又快又安全,人都是死的,多少利率也不會給你變化的。
灌輸知識終將過時
最重要的還是education,因為我是一個做老師的人,我自己感覺到教育非常重要,人工智能上來以後對教育會有非常大的衝擊,為什麼?因為現在的教育主要是知識的教育,灌輸知識,這些知識的主要是記憶力、邏輯判斷力,這些東西我個人感覺人做不及機器人,江蘇衛視有個節目叫最強大腦,看了兩三期不想看了,他測試人最弱的那部分,這個跟機器人比肯定沒有機器人強。我在日本參加一個非常高層的全國的節目,他們請了非常多的專家,其中有一個題目就是各個國家的高考,我用我們的機器人參加的,我個人感覺高考的題目,機器人是隨便做就好了,你比不過機器人的。張教授我現在問你,比如你的朋友圈現在有多少人?他說500人,張書記呢?到今天為止你人生當中所有認識的人加起來是多少人?只要你認為這個人是認識的,在座各位能不能給我一個數字?我所調查下來5,000是比較大的數字,這就是人的記憶的局限性,朋友圈是不可能上到一定程度的數字的。機器人的話,50,000人是很簡單的,任何一個機器人都可以記憶到50,000,所以記憶是人類的弱點,你的知識是以這個方式去灌輸的,到最後肯定是要過時的。所以人工智能上來以後最大的衝擊是教育,我們的學校在龍崗,我們所有的課程重新排,排完了以後,我們發現人的強項不在這裏,是想像,是創造,是情感,是直覺這方面的東西,教育怎麼把這些東西放進去,這才是最大的前景,我的講話就到這裏,感謝各位。
原刊於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微信平台,本社獲授權轉載。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