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指導的國家人工智能標準化總體組宣布,我國首個大模型標準化專題組,由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與百度(09888)、360、華為、阿里巴巴(09988)等企業聯合擔任組長,正式啟動制定大模型測試國家標準,這意味着百度、華為、阿里巴巴等成為「大模型國家隊」。專題組將承擔大模型標準化制定工作,目的是推動大模型技術與標準化的實踐結合,促進人工智能(AI)產業健康發展。
百「模」大戰開打當前,中國大模型呈現蓬勃發展趨勢,相關技術近年沿着各技術路線迅速發展,在自然語言處理、機器視覺和多模態機器學習等領域,湧現出多個具有行業影響力的預訓練大模型。科技部發表的《中國人工智能大模型地圖研究報告》顯示,從全球已經發布的大模型數量來看,合計有約80%來自中美兩國,美國居全球之首,中國目前已進入大模型快速發展期。據聞截至今年5月,中國10億參數規模以上的大模型已發布79個。現時中國在14個省市/地區均有團隊開展大模型研發,其中以北京和廣東兩地最多,按領域分布來看,自然語言處理仍是目前大模型研發最為活躍的重點領域,其次是多模態領域,計算機視覺和智能語音等領域的大模型相對少。
大型語言模型(LLM)讓企業界興奮不已,大家都想分一杯羹。根據Databricks和MIT Technology Review對技術領導者的最新調查,有47%受訪企業預計,今年會把AI方面的預算增加超過25%。儘管有這樣的勢頭,許多公司依然不確定如何在自己的企業中運用LLM、AI和機器學習。私隱和安全問題則加劇了這種不確定性。
然而,擁抱AI創新的機遇,遠遠大於風險。許多企業深明生成式AI對未來有一定影響,但不少在轉型過程中仍會感到不知所措。一個常見的錯誤是,也許在LLM測試環境中運行良好,並不代表能在企業中順利運作。愈來愈多企業體會到,LLM在企業成功落地是數字化轉型的一部分,並無捷徑可言。
原刊於《信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