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兩個星期六回到香港教育大學和正在修讀教育學士課程的二年級同學對話,同場還有一位資深校長分享。活動乃由學生事務處統籌安排,目的是想透過體驗式學習,提高準教師們對教師專業操守的認識。因為教書育人是既專業又神聖的工作,教師除了傳授知識技能、啟迪學生智慧外,也肩負着人格培養、文化傳承,以及為國家和社會培育人才的使命。所以是日的「與校長對話」活動,乃是希望讓準教師們更加認清自己作育英才的抱負,履行立德樹人的責任,栽種師德。筆者今次被邀重返教大執教,很高興看見許多年輕有志、好為人師的接班人。
參與者動機與初衷探討
活動開始時,主持人以輕鬆的手法作破冰活動。他邀請所有同學用電子投票方式,分享自己為什麼投考教大的原因。結果顯示,460多人的選擇當中,以錢、人工、工作穩定或不能考進三大的原因佔最多數。當然,受老師影響、父/母是老師、夢想、立德樹人、想感染學生、喜歡教書、滿足感等原因,也是不少同學的選擇。然而,教師專業啟航,是金錢的誘因,還是與夢想有關?由於是項遊戲只是要求同學直接說出感受,所以當中是沒有對與錯的!
許多前人也是,有着相同的經歷,例如另一位校長的分享也很有趣,他在入行前,也不清楚自己想做什麼,別人投考師範,他也入讀,根本未摸清自己的方向。不過,許多人入行之後,都有不同的改變,可能是受到周遭環境、經歷、際遇,甚或因遇上某些生命中的重要他人而影響他們的初衷,結果改變了一生命運,更加認定「立德樹人」為己任。最有趣的一個個案是,因為該位老師不滿一位曾任教他的中學老師,因為該老師為人不公、做事馬虎、教學隨便、偏愛和排擠學生,所以他立志要做個好老師,要改變專業教師給外界的形象,要受人愛戴。
互動問答 促對教師專業操守討論的深入
兩次的交流會中,我最享受的是在互動的問與答環節流。因為一個問題,可以引發出不同角度的思考和回應,也可以帶來更多有素質的互動與反思!有同學問到剛推出的教師專業操守指引的效用時,表示擔心若違反指引會有什麼後果。當聽到主持人解說謂,教師若違規,是會有遭到取消註冊的可能,或輕則被警告或遭譴責的後果!因此,同學們都顯得有點擔心,恐怕隨時觸動紅線!所以筆者第一個反應就是:同學們對師德、專業倫理有多少認識?究竟師德是外控,還是應該由專業內的自我驅動力去達成?師德不是由教師專業自主和自我管理去完善的嗎?
結果,筆者的即時回應是,操守指引的作用不在於懲處,而是着重預防和教師專業發展,目標是鼓勵業界同仁做好教師的本分,為的是要立德樹人,建立師德。其實指引中的8個範疇,都是和教師的專業道德標準有關。作為老師,大家都是專業者,有許多專業標準都是教師應該做得到的,只要我們懂得分辨哪些行為是應該做的,哪些是不應該做的,作為提醒、參照便是。指引目的不重於阻嚇、處分,反之是肯定我們的行為,正面建立師德!
師德的重要性
日前,筆者去了上海一趟,拜會了當地市教委的專家和華東師大的學者,大家都熱切地討論怎樣塑造和建立師德的問題,會中大家皆一致同意,師德不是由外控的方式去維繫,反之重點是在於教師的專業素養和自我約束管理的能力。因此,筆者認為,人不需要別人監控自己的行為,最能管理好自己卻是自控、自我管理!根據筆者多年來的觀察和實際接觸,許多教師們都能做到專業自主,專業問責,而且有專業道德、有專業精神的,大有人在。
許多做到退休的老師,仍然在不同崗位、層面上服務教育。當筆者告訴同學們,筆者是於1971年開始正式投身教師這個行業,曾當過教師、講師和校長,更曾在大、中、小學侍奉,一生只做一個專業,就是教師。今天剛回歸教大,現仍在不同課程上任教。同學們聽了,也在驚訝筆者的經歷,為何對教師專業如此樂此不疲?
記得先父在筆者年少時,常告訴我們「身教勝於言教」,人的基本學識與宏觀視野都比不上,他們在待人處事中所展示的個人品格!因為,能影響別人的並不是我們的身份、地位或權勢,而是擁有高尚品德,才會到處受人歡迎、尊敬和能服人!
在上海參訪的最後一天,曾造訪一間小學,牆上掛着一幅草書,謹將文字抄錄下來,內容是:「師德八訓:師人慈、師志堅、師風正、師紀嚴、師言美、師行端、師學勤、師業精」,辭嚴意正,是為師之道的最佳警醒,謹此與各位共勉。
教育本來就是「捧着⼀顆⼼來,不帶半根草去」,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