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揮大賽得獎者吳曜宇臨危受命,與李智慧演繹德伏扎克小提琴協奏曲

李智慧接近完美而又揮灑豪氣的演出,無疑與德伏扎克的作品風格不謀而合。但如果還要入型入格,帶着斯拉夫民俗氣色的風高亮節的菱角,小姑娘還未能完全做到,不過事前亦無估計她能夠做得到。

香港小交響樂團這場音樂會,擔任指揮的吳曜宇,也可以說是臨危受命,接替演出這場音樂會。作為本年度香港國際指揮大賽新鮮出爐,連奪3個獎項,更是得獎者之中最先一位正式在香港擔起一場音樂會的指揮,眾人的目光,無疑是完全聚焦於吳曜宇身上。

而且,他要指揮的其中一首作品,孟德爾遜(Mendelssohn)的《第五交響曲──宗教改革》(Reformation),相較於作曲家自己前兩首交響曲來說,比較冷門;可是,那邊廂前輩指揮梵志登(Jaap van Zweden),卻在一星期前接連指揮了最著名的兩首,珠玉在前,對於年輕的後輩吳曜宇來說,說沒有壓力倒是沒有人會相信吧?

不過,音樂會的主角,其實是演奏德伏扎克(Dvorak)《小提琴協奏曲》的韓國小提琴家李智慧(이지혜)。李智慧去年與小交及桂冠指揮葉詠詩,演奏技巧及音樂修養難度極高,而又冷門的布魯赫(Bruch)《蘇格蘭幻想曲》(Scottish Fantasy),整個演出版本可謂完美而上乘。今次,她再挑戰難度,演奏德伏扎克這首集冷門、繞手、風格難以演繹的樂曲,再往着與經典一較高下的水平較量。

吳曜宇(右)與李智慧合照。(香港小交響樂團Facebook)
吳曜宇(右)與李智慧合照。(香港小交響樂團Facebook)

拆解現代音樂的專家

音樂會尚未開始,筆者已發現大事不妙。樂團聲部在台上的排位,與多年來已建立起來的舒適位置大唱反調,編排就有如在暑假時,聽亞洲青年管弦樂團在相同的音樂廳的排位相似。心裏在盤算,這大概是客席指揮吳曜宇的要求?這種排位,作為聽眾來說,音效可謂極不平衡,而且更難有互動的感覺。那且看吳曜宇的板斧了。

吳曜宇在第一首樂曲,哈斯(Georg Friedrich Hass)的近代作品《被遺忘的歌》(Chants oubliés)裏,完全能夠演繹出塑造出管弦樂團的音色與張力變化,他無疑是一個拆解現代音樂的專家。樂曲少有可辨識的旋律樂句,吳曜宇在調度不同聲部,音響在消失與未消失之間、或由接近歸寧,而漸次推上爆裂的層次方面,感染力極為強烈;而在塑造弦樂聲部不協和中的和諧準則,水準更是令人另眼相看。對於舞台上不平衡的擺位,對他來說似乎沒有問題,樂團成員也奏出非常動聽的音色與效果。

不過,當演奏德伏扎克的《小提琴協奏曲》時,樂團的音響便開始出問題了。一面倒傾向於舞台左方的重量級聲響,許多時間都出現過於厚重的音色;而某些管樂器,在較為寧靜無遮蔽的環境下,更會出現過於突出的情況,令樂句變得有些奇怪。不過,曾在比賽時,見識過吳曜宇的指揮風格,對於問題不大的聲部,他大有頭也不回的傾向。當晚的排位對他來說,無疑是方便很多。不過在濃厚的音牆下,接近單聲道廣播的效果,亦令筆者感到吃不消。

當演奏德伏扎克的《小提琴協奏曲》時,樂團的音響便開始出問題了。(香港小交響樂團Facebook)
當演奏德伏扎克的《小提琴協奏曲》時,樂團的音響便開始出問題了。(香港小交響樂團Facebook)

德伏扎克作品 韻味變成個人喜好

李智慧接近完美而又揮灑豪氣的演出,無疑與德伏扎克的作品風格不謀而合。但如果還要入型入格,帶着斯拉夫民俗氣色的風高亮節的菱角,小姑娘還未能完全做到,不過事前亦無估計她能夠做得到。過往以來,大概最令人津津樂道的,只有德伏扎克的外曾孫、小提琴家蘇克(Josef Suk),他首次於60年代灌錄的唱片版本,最為經典。他自己於80年代再重新灌錄,韻味已大不如前。

這首作品在演奏會相對較少出現,唱片版本反而不少,但奏出的韻味,卻真有如變成隨個人的演出「喜好」了。多年前,在美國學習及發展的香港小提琴家及教授陳浩堂,與小交的演出倒是奏出了作品的獨特神隨,令人驚嘆。李智慧寬達豪邁、溫暖正直、氣度宏大的演繹,除卻未能把句子中不成文的抑揚頓挫好好交代以外,她在整首協奏曲的演奏及表達,其實已有非常出類拔萃的表現。因為她握弓的侷限,這種情況卻早已在預算之內。

最令人感動的,也就是在情緒非常多變的第二樂章裏,她的演繹有一種傲骨的感覺,而木管組團員們的個別扶持,更是表現得相當動人。圓號在連接第一、二樂章的長音非常完美。演奏長笛的上杉晃代(Akiyo Uesugi)與獨奏的對答非常優美;中段以雙簧管為首的情緒轉換段落,客席首席薛宇曦的簡短演繹,的確很感人。李智慧在連接的段落,在同格式但出現兩種情緒變化的樂句裏,如果能有更明顯的分別,那將會令感情的表達更加靈活。

第三樂章的靈巧風格,對於李智慧完美的技巧來說,純粹專注於活潑的氛圍,演繹上已是化為簡單而具玩味的演奏。不過個人認為,如果她再加多少許誇張的表現的話,音樂的特色將會更加明快爽朗。

李智慧加奏的巴赫(Bach)的《第二小提琴奏鳴曲》的第三樂章,抑揚頓挫反而不是重點,所以對於她來說非常有利。她奏出的莊嚴、憐鬱、冷靜,技巧上乾淨俐落、毫無丁點雜音,情緒變化連綿而自然,整個演出「好頭好尾」。在音樂廳中,她豐厚的琴音,準確的和聲顯得特別漂亮,水平也已是上乘之列。

吳曜宇及團員在整首作品裏,在輔助獨奏方面,在合作的層面上,已相當不錯。(香港小交響樂團Facebook)
吳曜宇及團員在整首作品裏,在輔助獨奏方面,在合作的層面上,已相當不錯。(香港小交響樂團Facebook)

輔助獨奏 相當不錯

吳曜宇及團員在整首作品裏,在輔助獨奏方面,在合作的層面上,已相當不錯。指揮對於獨奏的適切而貼心的支援,無疑令演出即使在不尋常的硬件條件下,也能做出很好而合符風格的音樂。

對於這晚的舞台布局,演奏孟德爾遜的交響曲,似乎有點不利。孟德爾遜作品講求的高雅乾淨,以當晚的色彩來說,似乎變得過厚。但我只能說,吳曜宇在推動團員演繹於貴氣的孟德爾遜作品時,還是大約看到他專注於小提琴組線條的塑造。基於不明白這是否他自己選擇的排位,所以也只能大致上觀察到,當晚較為難以表達出作品之中的段落分野。或許,如果換成平日的擺位的話,整首樂曲的間隔、呼吸、線條,將會更容易演繹。

註:本文評論的節目為2023年9月23日香港小交響樂團於香港大會堂音樂廳舉行的「最愛小提琴──徳伏扎克小提琴協奏曲」。

傅瑰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