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英國教育的學制、課程和考試不單在本國,並且在其他國家有一定的影響力。不少英國過去的殖民地,都有類似的英國教育體制。在香港,回歸之前的一段長時間都是實施5年中學,2年預科,之後參加高級程度會考(AL),憑成績升讀3年制大學的。經過10多年前的教育改革,中學才變成6年制,學生需要參加中學文憑試(DSE)以升讀4年制大學。
但是即使在現在,學生要讀國際課程的話,主流的還是國際文憑大學預科課程(IBDP)與及英國的高級程度會考課程(GCE A-Level)。因此,英國課程與考試制度,如果有任何改動,便一定會對香港修讀國際課程的學生產生連鎖反應。
英國課程改動 影響國際課程
英國首相辛偉誠在10月4日的保守黨大會中提出改革英國中學教育的方案。簡言之,就是將現行的A-Level及在2020年才推出的高級技職會考(T-Level,技術及職業導向的課程,當中有八成在學校進行的知識學習,另外兩成是不同行業的實際學習機會)合併而成為一個新的「高級英國標準」(Advanced British Standard)。
中學生考取了中學教育普通證書(GSCE)之後,在預科這兩年必須修讀某種形式的英文和數學, 另加3個選修科,是學術科目及技職科目的組合,從而打破兩者的界限。這個3個學科再分為主修(Major)和副修(Minor)。同時,學習的時間也會延長多15%,由現時兩年的1280學習小時,增加到1475小時,以應付增加的學科。因此也需要聘任更多老師。
擴闊學生的學習範疇
這個英國文憑大學預科課程(British Baccalaureate),如果真正實施的話,就和香港的DSE及IBDP比較接近。英國政府會發布正式的諮詢文件,然後明年便會推出新的教育方案,這是一個為期10年的計劃,如果實現的話,今個學年的小一學生,升讀預科的時候就是第一批新制度的學生了。
英國一直引以為傲的A-Level課程及考試,學生只需要集中修讀3到4科,大部分是讀3科,憑着成績就可以升讀英國及其他國家的大學。這個制度的優點是學生對學科內容研習得比較深入,在學術上足以應付升讀3年制大學的需要。學生按照自己的興趣和能力去選修不同科目,以避開不擅長的科目。同時提供的科目數量也是很多的,學生只需要專門深入地研習3到4科就可以了。例如喜歡數理科的學生,就可以在數學、進階數學、物理、化學、生物這幾科中做選擇,而不需要修讀任何文科。興趣闊一點的,就可以在文理商技藝等科目當中作出自己喜歡的組合,靈活性比較大。當然,令人垢病的就是學習的範圍比較狹窄。同時語文和數學並不是必修的。
過去一段時間,香港教育就是沿襲英制的,只不過因為大學學位相當有限,所以預科考試的程度比英國的艱深,要取得好成績並不容易,同時也要必修必考應用英語科(Use of English)。特區政府成立之後推動教育改革,令香港的學制變得和世界大多數的國家接軌,即是中學6年,大學4年,並且由DSE取代了A-Level考試。學生必須修讀4個核心科目(中文,英文,數學,公民及社會發展),另選修2到3科,甚至4科。
至於另外一個主流的國際課程IBDP,就要求學生必須在6個學術範疇中,選擇一科修讀,再加上其他學習和服務的元素。可見這兩個考試要求的學科數目,都比現在的英國A-Level為多(3、4科vs.6、7科)。英國改制的一個原因就是想擴闊學生的學習範圍,並且要保證畢業生有一定的英語和數學水平,所以要把這兩科定為必修科。
提升語文和數學的能力
國際學生能力評估計劃(PISA)的對象是全世界15歲學生,評估他們在閱讀、數學和科學方面的能力。每3年進行一次。最新一次(2018年)的成績顯示,英國學生在閱讀和科學方面排名全球14,數學排名17,而香港在這3項當中都是排名第四。英國政府認為,要令到國民有比較高的語文水平,數學能力,才能應付國家發展的需要。
當然,英國改革教育制度是一個比較長的過程,當中存在一定的變數,例如明年大選,如果工黨上台執政的話,不一定會延續這個改革。此外,英國的教師工會已經在潑冷水,認為現在師資短缺,實行改革又需要增聘老師的話,現實上並不容易。
最後,其他大多數國家的學制都是中學6年,大學4年的,英國純粹改革了最後兩年的高中課程,但如果大學仍然保持是3年,而預科課程及考試的深度又減弱了,學生能否應付突然加深的大學課程。中學的改制也許觸動大學學制的改變,這又是另外一個大問題。無論如何,在香港進行英式課程和考試的學校,要密切關注英國教育改革的進度,作出適當的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