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歐洲,少不免要看看皇宮,去完倫敦的白金漢宮,再去梵爾賽宮,立見高下。當然前者比較新,因為一直在使用,光鮮、富麗,好像自己是帝皇正居於此;後者陰暗殘舊,沒窗的那間房間又焗又熱又暗,那些水晶燈鬼火一樣,連那些油畫也看不清。
但梵爾賽宮的那個花園卻確實壯觀,多個噴水池一起啟動,再播出室樂團演奏音樂,氣氛很好,帶了白酒和水果去野餐的,更是「多媒體」享受。
巴黎的景點與倫敦比較,巴黎勝在夠空曠:最令我有點視覺享受,是在龐比度中心四樓平台望出去。平台是一片水,上面三座很有代表性的現代雕像,背景是剛好看到巴黎屋頂的一片景象,左邊是巴黎鐵塔,右邊是蒙馬聖心教堂。但好像快要閉館重建,真的要快些去。
好好享受 現場氣氛
我以前常說電視的旅遊節目拍得如此出色,何必要又車又船又飛機地遙遠奔波去親眼看? 但正正是現場親眼看這種廣闊的景象時,電視銀幕沒法子充分複製,電視的旅遊節目拍不出來的便是這種現場氣氛和廣闊視覺:所以說去一個地方,要好好地融入、享受、咀嚼,像這種在巴黎屋頂上的風光,如果不是剛剛看過龐比度中心內的現代藝術展後心情激盪,到四樓平台或者未必會如此雀躍。要看巴黎俯瞰全景,走去巴黎鐵塔上或聖心教堂高層看巴黎全景,因為位置和高度,沒有了前景一列列屋頂的浪漫,我反而不喜歡。
去巴黎鐵塔,不要花時間花錢上去,反而躺在草地上野餐更浪漫,不一定要去排長龍上巴黎鐵塔,太辛苦了,在草地上飲香檳、吃水果,反而是優哉游哉。有時候看一個城市,不一定要從高處俯瞰,真的要看從空中可見的景象,不如在youtube上找尋航拍片段便可以了。
去聖心教堂,不要一味上塔頂看巴黎全景,走入教堂,靜心欣賞那宏偉的拱頂Mosaic耶穌像,念一首《天主經》感感恩,反而有清靜心靈作用 。
看名勝要懂慢慢來,所以不能趕,更不能有時間限制、或者鴨仔團的高壓指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