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DSE向前發展的想像

在DSE進入第二個十年的前後,比起疫情之前,她面對的困境似乎都不少。

DSE是香港中學文憑考試的簡稱,主要是供香港完成高中課程的學生應考。

最近一次DSE放榜後,部分傳媒用了「狀元人數大減」為標題,又出現「有業界把屬於保密文件的《評分參考》上傳社交媒體」的負面新聞。屈指一算,這個伴隨着學制改革而來的公開考試已行過了10年。在DSE進入第二個10年的前後,比起疫情之前,它面對的困境似乎都不少。

近年DSE遇上的結構性困難

因DSE被理解為完成六年中學課程的出關考試,隨着社會「少子化」現象,加上近年本地出現移民潮,基礎教育在學人數持續下行,參加考試的人數自然大減。以2023年參加DSE和2010年參加中學會考的考生人數分別是42903人和89992人,嚴峻程度可見一斑。由此直接帶來的是收入大減的惡果。

新世紀後推行三加三中學學制,為了取代之前的兩個公開試才有DSE的出現,讓學生依此考評所得成績投考大專。因此DSE的考試綱要與教育局發表的中學課程有很高的緊密性,優點是學生要考的內容與課堂上所學的有高相關度。不過這卻令DSE難以由地域性考試的格局抽離。幸好四個核心科目,英語、中文、數學、公民與社會發展,均屬能力主導的學習科目。

過去半個世紀以來,國際性考試推陳出新,眾多考試比併下有個別外國主導的考試特別受家長歡迎,非官津學校紛紛開設有異於DSE考試的高中課程。結果加劇了應考學生人數收縮的情況。

從地區性總結試轉型成為一種資歷

維持穩定收入是個重要考量。

考慮到上述情況,逆其道而行擴充服務對象是個可行的發展。換言之,把DSE從一個地區性教育總結性考試轉型,增強其適切性使之變成一個資歷標準;這樣除本地中學畢業生外其他地方學生或年青人都可能納入應考,令考生人數有所增加。

據悉國家已敲定在大灣區設立DSE試場地點,方便留在內地的港人子弟應考。由此推想,若DSE考試具備某些吸引力,說不定亦有內地學生想參加;甚至令內地中學開設針對DSE課程的特別班(就如本地直資或私中開辦IB班那樣),結果可增加考生數量。

對於跨域營運、批改及成績發布,以考評局過去的營辦經驗來看,這是不用擔心的。若發展機會存在,加上應用科技支援,技術性困難必定可以解決。

把DSE塑造成一個投考大學或專科資格的工作,其實早在20年前已進行。當時教育當局走訪海外,與外地資歷評審和大學協調,確保DSE考試在國際間有不俗的認受性。事實上目前國內亦有過百所大學,接受學生用DSE成績報讀。

國際性中文應考資歷基準

DSE向前發展除了有助這個考試的維持、考評局的營運外,也是香港品牌的考慮:爭取在國際考試市場擁有堅實的位置。

如前所述,未來DSE在內地的發展苗頭已現;與內地高考有所不同,DSE是個摻有西式風格的考試;而且學生透過DSE英語科考得的成績是有不錯的國際連繫認可。

再者,國際上同時兼容以中文或英文應考的公開試很是稀有;DSE有能力塑造成這方面的優質品牌。成功的話,除內地市場外更可服務大中華世界的華裔學生,甚至化身成一帶一路地域的學生投考內地大學的一個渠道。

朝向這個開放式的目標,需要整合和調改的步伐並不少;但起碼是個可加考慮的發展策略。

黃冬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