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仰止黃賓虹

黃賓虹的藝術成就,起步新安,始於黃山,與香港的不解之緣。花甲之年的黃賓虹去廣西桂林講學,歸途經香港,留下了一批《香港寫景圖》和《香港風景》,被譽為畫香港第一人!

有幸被邀出席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舉辦的「黃賓虹與香港」新安畫派藝術交流會,與黃山市委、市人民政府及歙縣人民政府訪港代表團、香港大公文匯集團相關負責人,及香港多位名畫家座談交流。

畫香港第一人

黃賓虹的藝術成就,起步新安,始於黃山,與香港的不解之緣。花甲之年的黃賓虹去廣西桂林講學,歸途經香港,留下了一批《香港寫景圖》和《香港風景》,被譽為畫香港第一人!香港大公傳媒集團王凱波副董事長介紹道,「關於黃賓虹研究的最早兩本主要著作都出自《大公報》之手,分別是1961年出版於香港上海書局,由時任大公報副總編輯陳凡編撰的《黃賓虹語錄》;1961年5月出版於香港,由大公報編著的《黃賓虹先生畫集》。」

1961年在香港舉辦的黃賓虹書畫展,香港《大公報》、《文匯報》都做了重點報道。《大公報》原總編李俠文,曾被稱為是黃賓虹畫作收藏最多的華人,為黃賓虹畫作的研究和普及做了積極貢獻。香港多位名師和來自黃山的領導等紛紛研討黃賓虹與香港的淵源。激盪感人的座談交流,若賜予筆者高超的藝術聆賞。當麥克風遞到本人面前時,我正陶醉在思考的浪花而婉辭了。今讓我在灼見名家「益行遊藝」補上此心得吧!

黃賓虹的元氣在作品中淋漓漫溢。(作者供圖)
黃賓虹的元氣在作品中淋漓漫溢。(作者供圖)

生於徽文化發源地

一方水土一方人,黃賓虹(1865–1955)生於浙江金華西鐵嶺頭,祖籍安徽歙縣潭渡。龡縣文化底蘊深厚,正是徽文化的發源地。眾所周知,徽學、敦煌學、藏學並稱三大地域文化顯學。徽文化象徵中國傳統文化的活化石!那文風昌盛,人文薈萃,尚文崇教,屬於東方的禮儀之邦,獨領風騷800年之久。人傑地靈的龡縣,孕育了黃賓虹大師。

清同治乙丑年正月初一,一男嬰呱呱落地,家人喜呼元吉,後改名質,字樸存,別署予向、虹、廬、虹叟,55歲更自號賓虹。早年科舉試為貢生,曾任小官吏。目睹時艱棄官反清追隨革命。參加同盟會,後返鄉耕田辦學。可見他是位愛國愛鄉的文人。一生歷經事變閲盡滄桑,抱憾救國無門。唯有在書畫中立身處世。他馳聘百家,潛心學術,讀萬卷書。再飽遊飫觀,上名山、登五嶽、入雁蕩、遊巴蜀,越三峽……行走萬里路,沿途不斷寫生,以心接物,然而借物寫心。

 

《黃山湯口》是黃賓虹年過九旬的壓軸絕筆。(作者供圖)
《黃山湯口》是黃賓虹年過九旬的壓軸絕筆。(作者供圖)

五筆七墨的書畫要則

 

筆者崇敬他的生命閲歷及文化積貯,「內美靜中參」的繪畫思維,以及「詆毀可由人,操守能自堅」的哲理。提倡「五筆七墨」的書畫要則,平、圓、留、重、變;七墨即濃、淡、破、潑、漬、焦、宿。運筆時起伏轉折,掌握線或點的動態和方向,筆法如錐畫沙,如折釵股,如屋漏痕,如高山墜石。墨化於紙的靈性,黑密厚重的墨色,以黑中透光,亂中理序,不呆不粘不遝,元氣淋漓漫溢。

當晚年視力衰退,他仍不棄筆墨,使之墨色愈來愈深,用筆更加奔放。往往近視不類物象,遠視景物燦然。《黃山湯口》是他記憶中的黃山景色,成為年過九旬的壓軸絕筆。黃山和黃賓虹是我國耀眼的名片。將點亮世界視野!願香港美協和新安畫派共赴藝術新的征程。

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