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展2023|管中閔冀兩岸交流 仍會堂堂溪水出前村

「如果我們今天不留下來記錄,也就不會有人真的記住這個教訓」這也是寫下《大學的脊樑:台大校長遴選事件與管中閔心情記事》的初衷。

台灣大學前校長、俗稱「管爺」的管中閔,以及台灣知名作家楊渡,7月21日在香港書展分享新書《大學的脊梁》,該書回顧了2018年台大校長遴選的過程及背後故事。並在發布會後接受參加者提問,分享了對兩岸交流的看法和觀點。

管中閔當選為台灣大學校長後不久,就遭到台灣民進黨當局長達一年的攻擊和打壓,台大校長遴選結果遭到無理改變。「如果我們今天不留下來記錄,也就不會有人真的記住這個教訓」。管中閔表示,寫下《大學的脊梁》的初衷,是想以文字見證歷史,使後人反思,不使權利為所欲為。

「我只是風暴中的倖存者」

管中閔於2018年被台大校長遴選委員會預選為12屆新任校長,而台教育部拒發聘書,以校長遴選制度及學術自由展開爭議,前後共有3位教育部長為此下台。此事件導致校長懸缺565天,終於在2019年初,管中閔正式上任。置於長達一年的風波輿論和政治壓力下,他出現視網膜破裂、心肌痙攣、焦慮等症狀,並花了近兩年時間才逐漸恢復。除了身體的耗損,心靈上的起伏也頗為巨大,楊渡說,他好起來的契機是因為他覺悟到最壞的情況是去坐牢,現在的情況已被想像中好。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攻擊,他終究沒有認輸。

在這一系列的事件背後,也有很多支持管中閔的聲音,包括只有一面之交的公車司機、過路人等等,都為他加油,堅信他能堅持信念。他補充,「有些東西是不可以用政治力量去觸碰、污衊、傷害的」,這本書在出版後,收到各地書迷的支持,書迷們也踴躍參加簽書會來支持「管爺」,「台灣固然經歷了一次重要的挑戰,也讓我們在這個挑戰中學到,大學自治是靠爭取、努力才能維護下來的。」

管中閔回憶起還未上任時,公車司機就用麥克風告知乘客「我們今天很榮幸載到台大管校長」。
管中閔回憶起還未上任時,公車司機就用麥克風告知乘客「我們今天很榮幸載到台大管校長」。

大陸師生訪台 困難其實不少

前一段時間,馬英九文教基金會邀請大陸師生團訪台交流,管中閔也出面接待。在講座中他說,自己接到通知時已經非常晚了,「因為我不是現任的校長,所以當初他們聯絡的是現任校方,而現任校方因其他原因不能出面,所以到最後一天,主辦單位才通知我,可那天不巧,正好是我要來香港到同一時間,幸好當時還有一點時間,所以我特別到校內迎接郝校長。」

管中閔說,北大是台大的姐妹校,但因為疫情的關係,我們中間其實沒有機會見面,這是我認為在校長任期中一個非常遺憾的事情。管中閔續指,當天交流中,僅有簡短的時間向郝校長致意,歡迎他來台大。本來還有一些講話,但後來因為時間關係都沒有實現。他說,「我們從2000年以後開始推動兩岸交流,兩岸交流其實是執行有年,從陳水扁政府一直到馬英九政府時期,已經變得是一個非常自然的事情,有非常多的高校生到台灣,不管是念學位或者交換。」

管中閔強調兩岸交流、學術交流必不可少。
管中閔強調兩岸交流、學術交流必不可少。

管中閔感慨,本來已經是行之有年、非常正常的兩岸交流,而這次馬英九請大陸的高校生回訪,居然在台灣變成一件從未發生過的大事件,管中閔續指,「就說以前你來我去,不僅是學生之間往來,老師之間往來都已經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但是今天申請一個才20來個人的團來台灣,還是前任領導人邀請的,需要我們教育部層層審核,還要各校提議校園維安計劃,增加了非常多困難。」

管中閔接着強調「兩岸的交流一定要做,不僅是學生的交流要做,老師們的交流也要做,大家應該恢復更多的往來。」最後,他說「我相信兩岸交流的聲音不會因為政治力量的阻擋,兩岸交流最終還是會『堂堂溪水出前村』」。

《大學的脊梁》書影。(時報出版)
《大學的脊梁》書影。(時報出版)

 

本社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