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 Jan 21 2025 10:55:49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卡門線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飛機開始成為戰爭工具。領空問題隨即橫空而出。現今普世公認匈牙利裔美國工程師和物理學家卡門,如何影響着我們對太空的認知?

上星期談論的「茶杯裏風波」繼續潛水,所謂調查報告何時出場?木宰羊。亙古以來直至20世紀初,人類在地球表面活動範圍止於二維空間,亦即地面及海面,翱翔蒼穹可望不可求。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飛機開始成為戰爭工具。領空問題隨即橫空而出,當時曾有3種不同主張:

(一)認為整個空間是自由的和不可佔有的,國家對其國土的上空不擁有主權;

(二)認為離地面一定高度以下的空間為領空,其上為公共空間完全自由,不屬於任何國家;

(三)承認國家完全具有領空主權,但須允許外國飛機無害通過。

實際上,隨着愈來愈多戰機參與各大小戰役,不論交戰國或中立國都禁止外國飛機未經允許飛越其國土的上空。前者旨在鞏固國防,後者保護中立。

5個太空層次劃分

現今普世公認匈牙利裔美國工程師和物理學家卡門,在上世紀對研究航空飛行高度極限得到豐碩成果。他把太空劃分為5個不同高度的層次,分別為對流層(6至20公里)、平流層(20至50公里)、中間層(50至85公里)、熱層(85至690公里)及外逸層(690至10000公里)。在80公里高度附近,由於空氣過於稀薄,航空飛行是不可能的。因而倡議外太空與地球大氣層的分界線,位於海拔100公里處,稱為「卡門線」。這個表達方式,為大多數主權國家接受,介定領陸和領海垂直向太空100公里之內的空間為領空。

隨着人類的飛行活動進入外層空間,多數國際法專家主張100公里以上外層空間不屬於領空範圍,而廣為各國家默認。

原刊於《am730》,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孫明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