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障問題刻不容緩 社交孤獨帶來抑鬱風險 專家籲政府及社會關注

在香港65歲或以上的長者之中, 每10個就有7個受聽障困擾。今年,詠翔(香港)聯同耳聽心言基金聯合舉行「乜嘢話」長者聽力慈惠計劃,宣布展開一系列活動,呼籲大眾及早篩查和治療聽障。

全球有近15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聽力障礙,其中以長者情況更為明顯。在香港65歲或以上的長者之中, 每10個就有7個受聽障困擾。今年,非牟利組織詠翔(香港)聯同耳聽心言基金提倡「全民關注聽力及腦部健康」,聯合舉行「乜嘢話」長者聽力慈惠計劃,宣布展開一系列活動,呼籲大眾及早篩查和治療聽障。

主辦機構之一、耳聽心言基金主席唐志輝教授在早前的啟動禮上分享,指聽障問題被嚴重忽視,當中因聽障帶來的身心影響非常嚴重。

乜嘢話長者聽力慈惠計劃特設聽力健康講座及問答環節,獲近200位公眾人士參與。
乜嘢話長者聽力慈惠計劃特設聽力健康講座及問答環節,獲近200位公眾人士參與。

老年失聰 患認知障礙風險增5倍

耳聽心言基金執行委員及耳鼻喉科專科醫生張慧子醫生分享,根據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在2022發表的研究顯示,60歲或以上自己認為患有聽損但沒有進行認知障礙檢查的長者中,有42%的長者患有認知障礙,當中18%更達嚴重程度;另一群組中,有77%的長者發現患有不同程度的聽力障礙,其中程度大於40分貝,便需建議佩戴助聽器,這數據不能忽視 。

精神科專科醫生梁琳明醫生分享指:文獻顯示老年失聰令認知障礙症的風險增加2至5倍,患上抑鬱症的風險亦增加47%。由於聽力不清,不少聽障人士會避開社交場合,以免尷尬,因而引致社交孤獨,更大大增加對身邊人的疑心,而影響和家人的關係;甚至導致不少長者常見的被逼害妄想。梁琳明醫生指,「老年孤獨」對身心的傷害有如每日食15支煙,大大增加認知障礙、入院和提早死亡的風險。因此,醫學界呼籲大眾應及早篩查和接受治療,不單可有效減緩聽力退化,更可有效減低長者患上認知障礙症和抑鬱症的風險。

如何進行基本測試?

針對目前的解決方案,兩位醫生建議可於一隻手臂的身位、以比正常說話稍溫柔的聲線作基本測試,若未能聽見便可能患有輕微聽障。目前坊間解決方法,除了手術亦有助聽器,但醫生指,目前社區面對的困難包括輪候檢查時間非常長,而且助聽器相對昂貴,對基層家庭造成困難。此外,不少長者亦拒絕接受自己患有聽障,就算擁有了助聽器亦因不熟悉運作而不常佩戴。

張慧子醫生建議,助聽器使用者切勿心急,應先於寧靜的戶外地方讓大腦及耳朵熟習,再慢慢到嘈吵的地方,最後才於室內嘈吵的地方如茶樓使用;使用時亦需調校。

活動設免費健康互動攤位,為參加者檢查耳朵健康。
活動設免費健康互動攤位,為參加者檢查耳朵健康。

聽力測試排長龍 慈惠計劃冀解決問題

「乜嘢話」長者慈惠計劃為解決現時長者「排長龍」做聽力測試的問題,計劃幫助社區長者安排早期篩查,而當中有聽力障礙的長者會被轉介至專業聽力檢查。對於需要輔助聽力儀器但經濟上未能負擔的長者,更為他們張羅尋求資助。在整個計劃中,其中不可或缺的是公眾教育,尤其是對長者及其照顧者的教育及支援。

主辦機構之一,詠翔(香港)副會長(內務)及籌款組副主席鄭翠梅女士表示:「隨着人口老化愈來愈嚴重,家人及子女不應本着『遲啲先算』的心態,此計劃將於今年舉行一連串聽力講座及工作坊,並籌款資助長者使用耳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