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接上文:〈從天道循環看香港定位〉
「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
──陳澹然
前文提到沿用4個「非尋常」角度嘗試了解什麼是伏羲心中的理想國,並利用《易經》中的「未濟」卦來看香港的未來,希望為「香港傳奇」的未來去向提供一個分析架構和哲學經礎。這涉及到一些複雜的概念,未必太適合在大眾媒介上談太多,不過由於這對於了解這系列文章的本質、內容和結構甚為重要,因此會再談一點。
狂生才子陳澹然的遷都建議
且讓我們從本文開首引用的一句談起。好些論者都以為「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這句是來自孫子。以文字內容和格局而言,這句話的確跟《孫子兵法》頗為吻合,孫子很可能也會認同這句說話。不過這甚具格局和氣派的句子的真實出處,應是來自清朝民初那懷才不遇的狂生才子陳澹然的《寤言二·遷都建藩議》。
陳澹然(1859-1930)是清末民初經史學家,人稱「野才」、「狂生」。據記載,陳澹然恃才自負,狂放不羈,不僅在學術上有獨特的見解,在政治上亦不隨聲附和,敢於闡發不同觀念。面對列強的侵略和清朝國勢的日衰,陳澹然大膽提出「遷都建藩」的建議,還寫了《遷都建藩議》,呼籲遷都荊州。原文是這樣的:
「方今國勢,無復雍乾財富之盛,驟語建置,微特黎民滋恐,即殊識之士亦非徘徊瞻顧而不敢為。唯自古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誠欲延國命於累卵之巔,舉危疆以圖自保,則因勢制地之術,固有不容不先振其綱維而徐措其節目之細,則遷都之説尚焉。」
陳澹然並無太多人認識,不過在中國思想史上,筆者認為只憑本文開首一句,足以讓他佔有一席之地,而這頗具氣派和格局的句子,又與《易經》以及香港傳奇的未來隱隱然有着微妙的關係。
《易經》是分析架構重要一環
之前提到《易經》、《易傳》和《序卦傳》其中有關「未濟」卦的辭,其實不盡相同。由於《易經》是這個系列文章採用的分析架構的重要一環,因此今回準備再談一點。
有說《易經》是中華文化史上「三聖」──伏羲、周文王和孔子的集體創作。前文也提過,八卦傳說是由伏羲所創立,它是由陰陽概念推演出來,而乾、坤、巽、震、坎、離、艮、兑8個卦象,又分別代表着天、地、風、雷、水、火、山澤、宇宙8種不同的現象和力量,以及天地間一切自然現象的動靜狀態。由一字開天推演到八卦其中隱含的驚人智慧和奧妙,難以文字言喻,仡今最好的表述,相信是來自老子《道德經》第42章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以及第一章的結尾「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文王的大師級演奏
值得留意的是,八卦裏的卦象有些來自天,有些來自地,筆者懷疑伏羲創造八卦的目的,是為後世提供一些有關宇宙萬物變易之道的指引,可視為他為人民提供「天氣預告」的「天文台長職責」的2.0版本,又或他留級後世的秘笈,以助他們駕馭天氣預測,以至人世間、宇宙萬物所有變易之道。從這角度看,中華文化所隱含的天、地、人3個概念,其實在八卦中已呼之欲出。
從這角度看,周文王對中華文化最大的貢獻,莫過於用上80多年的人生經驗、兩代受商王迫害隱含的憤慨、不惜90歲創業誓要替天行道和為自己討回公道的矣志,以及7年日夕苦硏,再加上每晚凝望夜空得到來的感悟,把伏羲所創的無字天書,演譯成後世有跡可尋的《周易》。對懂得看的人而言,文王的演譯是有如一空前絕後的的大師級演奏(Virtuoso Performance)。
以筆者之見,《周易》可理解為一將八卦隱含的天地人概念作進一步演譯的著作。若伏羲先天八卦隱含的是天的力量,那由文王所創但其實是一模一樣的後天八卦,所代表着的就是地的力量。在理論上,這先天八卦和後天八卦互動構成的64個卦象,就是能涵蓋宇宙間的萬事萬物,而文王是在這之上,進一步再探討了人在每個卦象中應怎樣行事。
值得留意的是,《易經》每個卦象之間,是存在着一定的關連,因此可以理解為一有關宇宙間的萬事萬物怎樣在這64個卦象中不斷變易之道的著作。套用陳澹然的思維框架,《易經》的64個卦象是64個「大局」,每個卦象裏的6個爻,可視為「小局」,但真正的「全局」,則需要兼顧到64個大局的位置,下回會再談從大局和全局的角度看「未濟」卦對香港未來的啟示。
「香港傳奇的未來」系列 23
聯繫作者:[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