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立小學:給孩子多一個升學選擇

香港實施義務教育多年,絕大部分的學生都是在公營教育系統,包括政府、資助及直資學校就讀,至於私立學校就只佔學校總體的極少數,未必為人熟悉,所以在這裏可以分享多一點情況。

早前筆者和香港直接資助學校議會主席陳狄安校長對談,話題環繞直資學校和私立學校的異同,家長和學生選擇學校時的注意要點,此兩類學校的挑戰和展望等等。稍後會在灼見名家頻道的欄目「冷思熱話」播出。意猶未盡,現在集中再闡述一下私立學校的情況。

筆者自從在津貼學校校長崗位退下,在機緣巧合底下和一群教育界及專業界朋友創辦私立學校機構,幾年之間形成幼小中一條龍的體系。而過往亦長期出任兩間直資學校的校董,因此對這3類型學校有一定的認識。

香港實施義務教育多年,絕大部分的學生都是在公營教育系統,包括政府、資助及直資學校就讀,至於私立學校就只佔學校總體的極少數,未必為人熟悉,所以在這裏可以分享多一點情況。不過要指出的是,任何類型的學校,都有辦學表現優異的,培養了出色的人才,只不過私立學校,因為體制和課程不同,可以為孩子提供多一個選擇而己。

課程與收生制度靈活

私立學校是指沒有接受政府公帑,只是運用辦學團體資源去營運的學校。當然極少數私校的校舍是由政府提供象徵式地價的,但其他日常運作開支,就主要靠學費及其他辦學團體的資源了。正因為沒有接受政府任何資助,私立學校的運作比較靈活,不需要經常向教育局交代。

局方在學校註冊、學費審批之外,一般比較少介入私立學校的運作當中。但要進行學校註冊,在老師資歷、學校設施、課室容量、安全及衛生條件等方面也是有嚴格要求的。如果要調整學費,也需要局方審批的。然後學生在課程、收生、教學語言、師生比例、財政等方面就比較自主了。

以筆者參與的私校為例,小學是實施本地及校本課程的,以英文和普通話為教學語言,在上午完成所有學科課程,在下午就提供多元化的教育活動,包括體藝培訓、德育及生命教育計劃、學科和功課輔導、跨級專題研習、社會考察等等。放學之後還提供多元化的課外活動,讓學生自由參與。

一般資助學校就是全日上課,放學之後才有課外活動,功課主要在家中完成,並且是要實施母語教學的,以廣東話為主流。老師人數根據班數而規定,學校要增加老師就要運用自己的資源了,私校則沒有這個限制。資助學校收生是透過統一的升小一計劃,學校不會舉行入學試,學生數目也是政府批核的。私校是全年收生,並且會舉行入學試。每班人數只需要不超出課室容量就可以了,但大部分是進行小班教學的。

升中派位 私校規限少

在升中學方面,公營系統的學校會參加政府的中學學位分配計劃,而家長同時也可以報讀私立學校。不過要注意的是,如果直資學校取錄了學生,而家長亦接受的話,便不能再參加資助和政府學校的派位了。

私校則沒有這個規限,即使學生被私校取錄了,家長仍然可以報讀其他學校的。那麼家長可以去到比較後期才決定入讀那一間已經被取錄的學校了。私立學校亦有部份是實施國際課程的,在這類型學校就讀的小六學生,就不能參加政府的中學學位分配計劃,需要自行投考私立或者國際學校。(私立中學部分,下期再續)

曹啟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