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克隆(Clone)?翻查百度,克隆是指生物體通過體細胞進行的無性繁殖,以及由無性繁殖形成的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後代個體。Clone起源於希臘文Klone,原意是指以幼苗或嫩枝插條,可譯為「無性繁殖」。
實現在於對人腦理解
最近「數字克隆人」的話題炙手可熱,顧名思義就是將人物形象模擬、聲音模擬、自然語言處理、深度學習等人工智能技術整合在一起,繼而誕生可視化數字虛擬人,但數字克隆人相比虛擬人還要更加貼近真人,甚至是超越本人的升華版,其中精髓涉及到從訊息到知識的提煉。
實現數字克隆人的核心在於對人腦的理解,又稱為類腦計算或類腦智能,後者比前者困難。美國科學家Carver Mead在80年代首次提出類腦計算概念。類腦計算模仿人類神經系統的原理,渴求開發出快速、可靠、低耗運算技術,希望通過研究人類大腦的工作機理,模擬出與人類一樣具思考、學習能力的機械人,如能做到這一點已不簡單。
具備思想 仍相距甚遠
至於要做到有思想的數字克隆人,筆者覺得現今的技術還相距甚遠,因為愛因斯坦和車品覺的「腦」肯定是截然不同。模擬人類的思考也必須考慮到很多背景因素及某人的特別天賦,因此複製愛因斯坦的思考及學習方式,工程艱巨可想而知。相反有部分樂觀的科學專家認為,大家其實不需要複製大腦的各個方面,就像飛機不會複製鳥類的全部,仍然可以實現飛行一樣。我們可以先開始從局部複製,例如集中複製某人在工作的知識層面上。
然而,筆者對能夠複製與真身一模一樣的數字克隆人表示懷疑,因為每個人的思考方式都跟個人的天賦、人生經歷、成長環境(出生及成長地)、歷史背景等有關。複製可能僅是某時間點的一個結果,畢竟失去了過程的數據沉澱,模擬出來的可能只是一個單獨片段。
正如前面所說,人類沒必要把自己變成飛鳥,飛機還是可以幫我們解決快速通行問題。刻意複製「造人」不如與人類能力互補更有意義!但數字克隆人的趨勢相信將會持續,對未來人類的影響還是未知之數。
原刊於《信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