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接前文:〈2023年全球政經新格局:中國將面臨怎樣的經濟新秩序?〉
中國經濟發展的三架馬車一直是消費、投資、進出口,去年遭受重創的三大行業則是房地產、互聯網、教培。影響增長的三大憂慮是先進位造、人口結構和共同繁榮。共同繁榮是意識形態;人口結構是社會問題;先進位造則是中國經濟發展需要的突破點。影響中國經濟發展的三大問題則是政策的連貫性、穩定性與可預測性。
拉動中國經濟的三架馬車
消費佔中國經濟的比重愈來愈大,以2022年前3個季度來看,消費支出佔GDP的比重達到64.8%,2021年全年數據與此相差無幾。經濟的內需驅動主要是經濟消費、公共產品消費與固定投資。固定投資,一個是基礎設施投資,包括應對氣候變化、環境保護、通信、交通和電力方面的投資,以及學校、醫院和養老院的建設,還有一個就是房地產投資。
如何讓消費對GDP的增長有更大的貢獻呢?2021年中國的消費只佔GDP總額65%,跟全球發達國家相比有非常大的距離,發達國家的消費佔GDP的比重已達到70至80%的水準。
今天中國人的消費方式接近歐美國家70、80年代,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19年起,全世界每賣出3輛車,就有一輛由中國人購買,中國人對汽車的消耗就像當年的美國人。
現在中國人的平均稅前收入也有很大增長,中國中產階級的人數在2018年已佔全球中產階級人口總數的四分之一,這比2002年的數位有了大幅的增長,當年中國佔全球中產階級的人口數不到1%。根據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的計算,到2018年,7.07億的中國人已進入中等收入階層,該中心將中產階級定義為每天消費在10美元至50美元之間的人群。
麥肯錫全球研究院(MGI)預計,2020至2030年間,中國的中高收入家庭數量將增長68%,這個增長是美國的12倍,是歐洲的7倍。摩根史坦萊(MorganStanley)也預計中國家庭的支出將在10年內增加一倍以上,重點會放在服務而非商品上。
2022年12月14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2022-2035年)》,希望通過擴大內需戰略,不斷釋放內需的潛力。上世紀60-70年代的日本也有過類似的措施,也刺激了日本經濟。這兩年,香港政府也直接發錢給民眾刺激消費,我是支援中國政府直接給老百姓發錢的。
監管重創的三大行業
2022年是房地產巨大泡沫破裂的一年,地產大鱷危機四起。房地產問題並非因這一兩年的監管引起,它本身就存在問題。房地產在中國GDP裏佔比確實太大了,根據哈佛大學公共政策與經濟學者肯尼思·羅格夫(Kenneth Rogoff)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經濟學家楊元辰的研究,房地產行業約佔中國GDP的29%,這比美國房地產泡沫最嚴重時期,房地產佔GDP的比重還要大,是其兩倍。所以不解決房地產占中國經濟比重比較大的問題,即便現在放鬆了信貸政策,中國的房地產也很難在短期內走出危機。房地產未來的發展,保障房的建設很重要。
互聯網平台經濟在2022年也受到重創,現在領導人不僅肯定房地產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也肯定互聯網平台經濟,這當然是好消息。中國數位經濟的發展在全世界名列前茅,擁有完整的產業鏈條,如何透過數位技術產生更多數字驅動的商品與服務?如何通過AI和互聯網,讓傳統產業更好地數位化?這些都是2023年需要考慮的重要問題。
教培行業受到了「雙減」的重擊,倒閉、轉型艱難,2023年到底會出現什麼樣的變化?應該不大。其實教培也是一種消費,同樣可以刺激個人消費,推動經濟發展,在一部分的居民裏是有需求的,所以我們也要合理看待不同的人的不同需求。印度將准許耶魯、牛津、斯坦福等著名的高等教育機構到印度建立分校,以便留住印度的人才。高等教育的發展同樣有利於經濟發展,我們就可以考慮如何加大中國高等教育領域的對外合作,來刺激中國經濟的發展。
影響增長的三大憂慮
第一個問題是先進位造。現在美國發起了「半導體冷戰」,對中國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只有在先進位造方面有更好的發展,更快速的發展,中國才能告別主要依靠工作力密集產業的發展模式。半導體發展,中國短期內難以擁有關鍵核心技術,但也有新的機會。除了半導體之外,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生物醫藥等等領域都是我們需要考慮的高端製造的領域。
第二個問題是人口結構。大家都非常擔心中國的老齡化社會到來,勞動力數量下降,會不會對中國經濟發展產生影響?剛剛結束的2022年第8次人口普查,中國16至59歲的勞動人口有8.8億,呈下降趨勢。但不要忘記,中國勞動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提升了,15至59歲工作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從2010年的9.67年提升到現在的10.75年,這意味着勞動人口素質提高了。由於科技發展,技術也可以代替工作力。此外,剛才講過勞動密集型的企業開始向外轉移,我們也不需要沿用過去20年的發展模式來考慮未來中國經濟的發展,所以勞動人口下降不見得是完全負面的。
第三個問題是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毫無疑義是任何一個社會都必須考慮的問題,西方社會也一樣。特朗普現象及英國脫歐,都是社會兩極問題的折射,所以共同富裕是全球性的問題。但共同富裕的理念是否被誤解了?
首先要解決心理上的疑慮,中國傳統文化有殺富濟貧的平均主義陷阱,共同富裕口號提出來後很容易被誤解,經濟受到影響。其次,共同富裕的推進要避免簡單粗暴,陷入官僚主義的陷阱,引發運動式的做法,這也會影響到大家的認知。此外,共同富裕如果是反壟斷,防止資本的無序擴張,避免出現財閥統治,這當然是好事。但我們要避免在這過程中衝擊民營企業家,要考慮民營企業非常重要的作用。最後,如果共同富裕的目的是促進和確保競爭市場效率,也是好事,但如果是計劃經濟的幽靈在徘徊,這自然是個大問題。
確保發展的三大問題
從新華社發布的2022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報道,我們看到了令人興奮的消息,重點顯然是經濟發展。「發展」二字出現了45次,「改革」出現了13次,「市場」出現了12次。報告一再肯定要建立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民營企業將繼續與國有企業一樣享受政府的政策支援,產權將得到保護。所以政策的連貫性、穩定性和可預測性是經濟發展非常重要的基礎。
疫情發生這3年,我們目睹很多政策上的變化引發了不少的混亂。當到了一個點,問題愈來愈多,不能再往前繼續推進的時候,就自然會終止。經濟學家Herbert Stein(赫伯特·斯坦)有一句話,被奉為「斯坦定律」(Stein’s Law),即:「如果一件事情不能永遠持續下去,就會停止」。停止還不夠,所以我希望2023年可以迎接新的變化,好的變化。世界經濟不會走向衰退,至少就中國而言,2023年中國的經濟應該可以走向一個緩慢的復甦。
2023年全球政經新格局3-3
原刊於香港大學中國商業學院微信平台,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題為編輯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