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 Jan 22 2025 22:36:27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香港中文教育發展史》推新版 李子健:新形勢下中文教育更重要

《香港中文教育發展史》為已故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榮譽院士、資深教育工作者、書法家王齊樂的傾注心力之作,也是首本詳述香港中文教育史的專著,因應讀者需求而重排校訂,終於2022年推出第二版。

香港地方志中心、三聯書店及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上周六(1月14日)合辦《香港中文教育發展史(第二版)》發布會暨「香港中文教育發展今昔」座談會,多位學者及資深教育工作者,回顧了過去一個世紀以來香港中文教育的發展歷程,並探討本地中文教育的未來發展方向。

王齊樂教育經驗豐富 書中第一手資料多

《香港中文教育發展史》為已故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榮譽院士、資深教育工作者、書法家王齊樂的傾注心力之作,也是首本詳述香港中文教育史的專著。作者從事教育工作逾40年,歷任香港教育司署副督學、官立學校校長、夜中學監督及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講師。

《香港中文教育發展史》最先在1983年初版,及後經過作者重新整理資料及補充,由三聯書店於1996年再版,多年後回應讀者需求,再經重排校訂,終於2022年推出第二版。

香港中文教育發展源遠流長,資料汗牛充棟,作者憑藉豐富的教育經驗,加上博覽群書、參考文獻、尋訪多間學校所得的第一手資料,令著作內容詳實、脈絡分明。《香港中文教育發展史》上溯中國文化背景及教育發展,兼顧中、英文教育的並行進程,有助填補中國教育史的空白。讀者可藉此一覽香港中文教育的發展軌跡及波折。書末附有20世紀本港教育大事年表、紀要,可了解「開埠」以來至上世紀90年代香港教育發展的概況,鑑往知來,便於省思。

王齊樂是資深教育工作者和書法家。(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圖片)
王齊樂是資深教育工作者和書法家。(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圖片)

李焯芬 : 前輩篳路藍縷 薪傳文化香火

身在外地的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館長李焯芬教授透過視像表示,《香港中文教育發展史(第二版)》不單是優秀的學術書籍,而且是一本感人的好書,內容豐富詳盡,亦極具學術價值,對編纂《香港志.教育卷》極有幫助。

他指出,香港教育制度一向重英輕中,辦中文教育殊不容易。本書充分反映教育界前輩當年如何篳路藍縷開拓中文教育,如何在缺乏政府資助下艱辛地經營下去。他們之所以能知難而進、鞠躬盡瘁,主要是出於對中華文化的熱愛,以及對文化傳承的使命感和擔當。書中有不少令人動容、肅然起敬的故事,值得向關心教育、關心下一代的朋友們推薦。

出席「香港中文教育發展今昔」座談會的包括香港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講座教授李子建教授、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會長劉智鵬教授,以及寧波第二中學校長梁超然。座談會由《香港志.教育卷》主編、香港教育大學客席講師梁操雅博士擔任主持。

李子建教授認為:「中共二十大報告及國家政策強調科教興國,立德樹人等取向,而香港銳意發展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社會對中、英文兼擅的人才更加渴求,進一步突顯中文教育的重要性。中文教育不應只着眼於其工具性一面,更需要兼顧人文性一面,藉此培養同學的正確價值觀,以及對中華文化的認識。隨着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普通話教學的重要性與日俱增,有關當局或者需要有更清晰的指引和全盤的政策規劃。」

劉智鵬:英文或中文授課 知識傳授無差異

劉智鵬教授則認為,香港中文教育發展史與中國國運是緊密相連的,「用英文授課還是中文授課,對知識的傳授其實不存在差異,問題癥結源於家長、學生、社會人士和辦學團體的文化自信。因此向年輕一代講好中國故事和香港故事的工作至關重要,當文化自信逐步建立起來,屆時我們再不用討論中文教育這個話題了。」

梁超然校長強調:「本港許多辦學團體在辦學過程中其實非常重視中國語文及文化的教育,例如不少學校校訓都來自《論語》及儒家經典。」他表示,樂見近年香港中文教育重回正軌,高中中國語文科課程提升對範文教學(尤其古代漢語)的重視,希望日後可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的古典文學教育。

王維芬:課外學中華文化 書法旅遊同樣重要

王齊樂的女兒王維芬指出,除了語文、文學教育外,中華文化元素的教育同樣重要,由於王齊樂是書法家,因此他對孫輩的書法習字同樣重視,而且是由隸書學起。學習之餘,每年都帶他們到內地走走,感受社會氛圍,人文風貌。

書名:《香港中文教育發展史》(第二版)
作者:王齊樂
出版社:三聯書店
出版日期:2023年1月 

本社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