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財經峰會|管仲連、陸恭蕙、鄭子云:疫後如何把握綠色商機?

3位講者分別就林業碳匯、香港的可持續發展商機,以及ESG大獎評審準則發表主題演講。

灼見名家第四屆財經峰會暨ESG大獎頒獎典禮周五(6月17日)上午9時假香港君悅酒店舉行,以「綠色金融 智慧創富」為主題,邀請各界專家學者,多角度探討企業如何在疫後把握綠色商機,首先分別由中林安博綠色基金專家顧問管仲連院士、香港科技大學環境研究所首席發展顧問陸恭蕙博士,以及香港恒生大學何善衡博士銀行及金融學教授鄭子云博士,就林業碳匯、香港的可持續發展商機,以及ESG大獎評審準則發表主題演講。

管仲連院士:造林製造「負碳排」

中林安博綠色基金專家顧問管仲連院士在第一節主題演講中指出森林比人類更早存在,古老而又常新。

他指出,可持續林業的革命從1990年代開始,從而衍生森林碳匯的概念。首個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在十多年前創立,代表中國在國際上有許多交流,近年漸受關注,尤其是地球暖化衍生各類問題之後,產生了碳匯交易的需求。

所謂碳匯交易,就是通過市場機制實現森林生態價值的補償。例如一些國家或企業通過減少排放或者吸收二氧化碳,將多餘的碳排放指標轉賣給需要的國家或企業,以抵銷這些國家或企業的減排任務。

管仲連指出,植樹造林,讓樹木吸收二氧化碳,令樹林壯大,是雙贏的局面,亦產生「負碳排」(Carbon Negative)。

產生「負碳排」有兩個方面,一是保護天然樹林,二是人工造林,樹木可以自然生長,不斷循環,也可以利用科技促進樹木生長,即可供應木材,又可產生負碳排。

他進一步指出,由「負碳排」產生的「碳匯」(Carbon Sink)經過認證機構的審核,獲得證書,便可買賣或成為投資工具,產生利潤。「碳匯」所得的資金,可幫助育林,從而產生ESG的價值。因此,推動林業,也可對農村經濟帶來好處。

他希望香港成為中國及國際認證的碳匯交易的市場,產生ESG效應,「這不是先發財才做好事,而是做好事的過程也可以發財。」

被問到發展林業最艱難的事情,他則指出,要轉變人的思想最困難,其次是令投資界明白林業等多種功用。

管仲連院士表示,推動林業對農村經濟有幫助,亦能創造更多的ESG價值。
管仲連院士表示,推動林業對農村經濟有幫助,亦能創造更多的ESG價值。

陸恭蕙博士:企業需盡快實施ESG有7大原因

香港科技大學環境研究所首席發展顧問陸恭蕙博士在第二節主題演講中表示,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的17個目標與CSR(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以及ESG有很大的聯繫,並提出企業可以從社會、環境、企業管治3個方面考量,為思考可持續發展目標的角度提供了新思路。

此外,企業搭建自身ESG管治架構亦不容忽視,為此,陸恭蕙博士認為最少有7大原因企業需要盡快實施ESG,包括:

一、香港已通過廢物徵費的新法例;
二、港交所現在已要求上市公司做ESG報告;
三、金管局管轄的一些公司需上報碳風險;
四、銀行要向客戶收集碳風險數據,以評估減排轉型過程對客戶的影響;
五、投資者正持續提升對企業ESG要求;
六、能源費用提高突顯減碳的重要性;以及
七、內地將會陸續出現及更新相關政策及法規。

綠色金融可以令投資者將更多的資金轉到綠色行業,一些香港企業應當緊密關注碳市場的發展,用香港已有的發展概念,通過與各地合作,在各方面做到ESG。從而達到可持續發展不止在幫助企業前進,也在幫助香港前進的目的。

陸恭蕙博士指出,一些香港企業應當緊密關注碳市場的發展,用香港已有的發展概念,通過與各地合作,在各方面做到ESG。
陸恭蕙博士指出,一些香港企業應當緊密關注碳市場的發展,用香港已有的發展概念,通過與各地合作,在各方面做到ESG。

鄭子云博士:透過ESG大獎推廣ESG精神

香港恒生大學何善衡博士銀行及金融學教授鄭子云博士在第三節主題演講中表示,恒生大學研究團隊自行研發了一套ESG標準「i-score」,希望透過與灼見名家合作舉辦ESG大獎,將標準引入商界,共同推廣ESG精神。

從眾多公司、商界領袖選出6間公司及2位個人得主實屬不易,鄭教授形容,本港目前有幾所國際大型ESG評級機構提供對上市公司的ESG評分,這些評級比較客觀及具經驗支持,因此團隊採用並綜合了它們的評級,在每個行業作初步遴選。

評審團隊先將本港公司以有無評級來劃分。之後,由於每所機構的評級原則不一,每家公司的得分必有差異,在學術上稱為「分歧因子」(divergence factor)。團隊利用算式調整,以反映個別上市公司綜合的ESG發展情況,並篩選出一份名單,包涵11個行業,各自頭30%的企業。之後,評審將所有公司的ESG年度報告(Annual Report on ESG / Sustainability Report)全部閱覽一次,並根據長處及進步空間,由不同領域的委員再行篩選得獎者。

鄭教授指出,這個獎項不單想對一些ESG表現優秀的公司給予肯定,亦想提供意見幫助企業規劃未來的ESG發展,以及擴大優勢、改善不足之處,令雙方均有得益。為了彰顯他們投入ESG的力量,他指出團隊特別注重表達每一間公司令人動容的故事(ESG story),強調只針對量化ESG工作成效並不足夠,背後的理念與熱誠也十分重要。

他表示,對比坊間的ESG相關獎項,灼見名家ESG大獎分為個人及企業獎,個人獎需要評審全方位評估,而且由第三方推薦得獎者,因此並不容易獲得;而企業獎則利用科學化概念評審,並非「豬肉獎」,得獎者實至名歸,希望參與者珍惜這個獎項,恒大將繼續發揚光大,將ESG精神推廣更遠。

鄭博士形容,ESG大獎並非「豬肉獎」,得獎者實至名歸。
鄭博士形容,ESG大獎並非「豬肉獎」,得獎者實至名歸。

另外,為了幫助一些資源有限的企業工作符合ESG要求,ESG研究中心將會針對中小企展開ESG工作的機遇與挑戰研究,以及與業界商討有關議題。恒大希望通過與聯合國亞洲分部合作,能夠建構「綠色框架」(green framework),幫助中小企在簡便的機制下,滿足至少一部分的ESG標準。

被問到如何在坊間日常使用「i-score」,他表示,恒大已透過兩間投資基金將i-score商業化。經過兩年的實踐,反應都是十分正面的。

本社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