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曾坐在巴黎羅浮宮前,看着那巨大的玻璃金字塔,遠方還有一張巨大的海報,介紹了當前展覽中的古埃及文物,忽然想到,貝聿銘在設計這座金字塔時,有沒有受到潛意識的影響?
羅浮宮背後 不堪的掠奪史
貝氏在許多作品中都以當地特色為設計核心。1983年,法國大革命即將迎來200周年,當時的法國總統密特朗(François Mitterrand)親自委託貝聿銘進行羅浮宮擴建工程。當貝聿銘以鉛筆素描成的玻璃金字塔構想圖首次公開時,卻被廣受批評甚至稱得上群起而攻之。
雖然最終那個設計變成了巴黎地標,但誰都無法完全摒棄當中格格不入的印象,因為他在法國的宮殿群中塞進了一個代表古埃及的金字塔。這是否正好代表着,這是歐洲人從全世界掠奪回來的產物?當然,貝聿銘一直否認玻璃金字塔與埃及有關,但這種隱晦的表達方式,在滿足了法國人潛意識中對古文明的情意結之餘,也代表着一段不堪的殖民地和掠奪的歷史。
毫無疑問,羅浮宮的埃及館應該是整個博物館最吸引人的部分。1826年,商博良(Jean-François Champollion)成為了羅浮宮的第一任館長。他是埃及學的創始人,於1822年成功破譯了古埃及象形文字,從此令沉寂千年的古埃及文化重現在世人面前,更令今天這個玻璃金字塔出現得理所當然。這反映了勝負、強弱和權力的關係。
曾幾何時,羅浮宮內也有不少「歐洲精品」,當拿破侖征服歐洲各國時,將戰爭掠奪品大量送至羅浮宮展出,因此增加了古羅馬和古埃及藝術品展廳。但隨着1815年,法國在滑鐵盧戰役失利,拿破侖被終生放逐,使得奧地利、西班牙、德國和英國下令歸還所有被「移走」(掠奪)的藝術品,最終羅浮宮中約有5000多件藝術品被歸還給原來的歐洲國家;至於非洲、中東和亞洲的戰利品,自然不在歸還之列。這令歐洲持有的非洲文物數量,比包括非洲在內的其他地區都要來得多,這是幾個世紀的暴力掠奪的結果。
戰爭衍生出來的假態度
今年2月,尼日利亞從英國接收了兩件貝寧青銅雕塑。時隔一個多世紀後終於重回故土,西方國家聲稱正在逐步歸還非洲文物,但非洲國家費盡心思才讓西方博物館交出來的文物,其實只是他們龐大館藏的冰山一角,歐洲國家始終在忽視非洲政府和學者要求歸還文物的主張。西方博物館雖然自稱樂意開展對話,卻不斷用各種藉口拒絕非洲歸還文物的要求,包括必須對藏品進行漫長的溯源研究,以確定這些文物確實是被盜而並非合法購買,同時要求非洲博物館提出足夠證明具備保管文物的能力。
同類型因着戰爭而衍生的「假態度」多得很,正如俄烏衝突仍在持續,但是國家被攻擊破壞得慘不忍睹的一方,卻完全沒有試圖通過和談來停止戰爭,而是不斷四出演講拉風,要求歐洲提供金錢支持和美國提供軍援來延續戰爭;在戰場的另一方,卻發現如果戰事緩慢地繼續,軍事支出雖然不少,但從高漲的石油和天然氣收入增加,卻極為可觀,拉上補下還有進帳!於是,原來在互聯網業務上才會出現的「貓狗的開支,狐狸賺錢,由豬來付帳」的一幕竟然在俄烏戰爭中上演,只是歐洲這頭豬,不知道還能夠撐多久,或者説歐洲人願意被騙多久?
這場不幸的戰爭鬧劇,對於全球的影響涉及多個方面,糧食安全領域便是其中關鍵一環。面對當前日益加劇的糧食危機,美國再度指責起俄羅斯。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就拿起發展中國家來當矛頭,指全球面臨飢荒困境之際,俄羅斯卻將全球糧食供應當作為武器要挾,「封鎖」了全球數百萬人的糧食。他要求俄方立即解除對烏克蘭黑海港口的封鎖,使糧食和化肥能夠通暢流通至世界各地。
美國譴責聲明是否另有目的?
俄羅斯則反駁稱,糧食危機不應由俄羅斯負責,指出是烏克蘭封鎖了自家港口,並在黑海沿岸布下了水雷彈藥。俄聯邦安全會議副主席梅德韋傑夫更發文稱,俄羅斯不會以損害本國市場的方式出口糧食,西方國家之所以面臨當下迫在眉睫的糧食危機,完全是自己的「宇宙級白痴」制裁行動所引致,是咎由自取的。西方對俄制裁妨礙了每個人的正常生活,北約的擴張以及債務、交易和其他金融事項的混亂局面,更是加劇了目前的緊張局勢,西方應該解除對俄制裁,糧倉問題自然解決。
根據聯合國貿易統計數據庫,俄羅斯和烏克蘭是許多重要㨌物和油籽的出口大國,其中小麥、大麥、葵花籽和玉米的出口量均居全球前5名。俄羅斯是全球最大的小麥出口國,而烏克蘭的黑土地面積佔全世界近1/4(23%),憑藉肥沃的土地資源,成為全球農產品主要出口國之一。
然而,儘管布林肯高調「擔憂」糧食危機,但即使演變成危機,也離不開美國對俄的「核彈級」制裁。更詭異的是,美國本身是糧農產品大國,同時是糧食危機的受益者。所以布林肯的聲明到底是要解決問題,還是奉勸其他國盡快下單?
小麥青貯危害中國糧食安全?
糧食危機連帶也在中國製造了一宗「半真半假」的新聞。近期,河南、山東等地出現小麥青儲現象,多個未到成熟期的小麥被收割的視頻在網上熱傳。有人批評農民短視,沒有道德;有人懷疑這是俄烏衝突背景下西方大國的陰謀;甚至有人認為「割青小麥作飼料」是一股歪風,對國家糧食安全造成了威脅。
這些討論有一個共同的判斷,就是割青小麥作飼料損害了國家的糧食安全,相關行為不合情理法,必須制止。對於片面了解而不知詳情的網民而言,若不加思考地跟隨所謂的「意見領袖」,很容易會誤以為真、無意識地製造網絡暴力。所以,有必要理性思考、疏導社會極端情緒。
事實上,小麥青儲過去也有這種現象。牛羊的育肥主要用玉米,但也有少量用小麥做青儲,也就是說,小麥青儲其實是常態,只不過今年因俄烏衝突引發糧食安全問題,才引發了比較強烈的社會反應。加上小麥青儲市場不大,今年也並未出現大範圍的變化和市場交易,河南、山東等地的青貯小麥交易確實只是特殊情況下的買賣,並未發展成為普遍持續的交易行為。
緊急核查 穩定社會心態
當青儲小麥現象引發社會紛爭時,無論事件是否涉及糧食戰爭,農業農村部及時組織相關省份核查核實,下發了《關於嚴禁任何毀麥事件發生的緊急通知》,要求各地全面排查毀麥開工、青儲小麥等情況,對違法違規行為,迅速處理。無論「青儲」情況是否真正嚴重,這種迅速提出通知的態度,很大程度上可以增加社會的安定感,能發揮穩定社會心態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