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3歲時就把一本初學者用鋼琴樂譜全部彈完;6歲開千人鋼琴獨奏會;8歲獲上海音樂學院附屬小學破格錄取,成為該校創校81年來最年輕的學生;9歲與EMI Classics簽約成為國際知名古典音樂唱片公司最年輕合約鋼琴家的牛牛(張勝量)來說,音樂彷彿是與生俱來的一部分,「我大概6、7歲的時候就已經對來採訪我的記者說,我長大一定要做個鋼琴家,但那時只是很直覺地認為,我未來如果不做鋼琴家,我還能做什麼。」
只有音樂能超越突破所有障礙
「當時音樂對我來說,就是很自然的一件事,覺得音樂帶給我很多快樂,是我很熱愛的一件事。然後到我大概18歲左右的時候,才真正強烈感覺、意識到音樂真的是我生命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但真正讓牛牛從心底感悟到音樂是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卻是因為這兩年的疫情,「讓我的成長有了很巨大的提升。」他說。
2020年疫情剛開始,所有的音樂演出紛紛被取消,讓他意識到曾經的習以為常,原來真的不是理所當然,「所有的音樂會是那麼的來之不易,而不只是一件周而復始、反覆在做的一個工作而已。」經歷過疫情,「我現在對每一場音樂會的心態跟以前完全不同,音樂對我來說,它的意義也變得完全不一樣,不只是一種展現自己的手段和方式。」
「更重要的是,音樂如何帶給我很大的力量,然後我又如何透過音樂帶給所有的聽眾、觀眾力量,這才是最重要的。」牛牛認為,「現在的觀眾需要的不是來聽這個人有多厲害,而是通過這場音樂會能否獲得一些感動。這是疫情時間給我最大的體會,而音樂真的是一種能超越語言、超越所有邊界的存在,所以我們真的應該非常珍惜音樂帶給我們的一切。」
多種方式紓壓,呈現完美自己
對牛牛來說,他從來沒有想過如果有一天不做音樂要做什麼?「有一句成語叫『破釜沉舟』,一個人如果給自己太多退路就很難成功,所以我告訴自己要用非常堅定的態度去完成自己的理想,畢竟我從小絕大多數時間都是跟鋼琴、音樂一起度過的。」但如果轉換跑道,興趣廣泛的牛牛半開玩笑地說「可能還是有機會做的比其他人更好啊!」
「其實我的興趣還蠻廣泛的,譬如閒暇時,我喜歡做糕點、做菜,廚藝方面的東西是我覺得比較有興趣的。做菜對我來說也可以說是一種紓壓,但同時也是一種提升自己的方式。」他認為,「現代年輕人要盡可能的完善自己的能力,畢竟現在優秀的人很多,多培養一種專長或技藝總是好的。」
在頻繁的全球巡演之間,牛牛會透過許多方式紓壓,除了下廚,大學時期的他也常去健身,「我剛上大學的時候喜歡去舉那些很重的鐵,日常一些不好的情緒都可以在那個時候發洩出來,後來因為擔心這些重訓可能會讓手受到損傷所以就停了。現在則喜歡透過打坐、靜坐之類的方式紓壓。」
「尤其最近經常在隔離,我11月份剛剛在日本巡演,之前隔離了一次,然後12月又在香港隔離了兩周,一個月時間內我已經隔離了兩次。我覺得隔離期間對自己心態的調整很重要,如何控制自己的意識、情緒、身體的體能、體型等等都變得非常重要。這個時候就是利用打坐靜心的最好時機。也會格外督促自己盡可能做多一點的運動,讓自己的心態及體能保持在一定的水準之上。」
多次與樂團合作,互相學習獲益良多
彈鋼琴本身就是一個很強烈的肌肉運動,「特別是像這次與香港管弦樂團合作演出,其中一段貝多芬的第五號交響曲,大家都知道這是一首很有振奮力量的樂曲,從強勁、爆發力十足第一樂章到得意洋洋的終曲都是如此,是非常需要體力去彈奏的一首曲子。不過當然不是所有的古典曲子都是這樣,很多是像蕭邦那樣柔軟一些的。」他笑着形容。
對牛牛來說,每一次演出希望呈現給觀眾的是整體完美的形象,「我在台上的時候,並不是只想着怎麼彈好我自己的曲子,想的反而是連同樂團整體的表現,就好像大家看電影,不是單看主角的長相或演技,而是整部電影呈現出來的效果。所以我會希望從後台走出來的那一剎那,到整個演出結束走回後台,整個過程是盡可能的好看、優雅的。但這是需要去思考、練習的,我盡量每一個細節都做到最好。」
作為一位鋼琴家其實大部分時間都是孤獨的,「我有時看樂團大家一起排練,心裏其實覺得非常感動,以從2015年就開始第一次合作的港樂為例,大家一起排練時就讓我有種非常溫暖的感覺。」除了多次合作的香港管弦樂團,牛牛與華沙愛樂樂團、捷克愛樂樂團也有多次合作,他想起有一年他在卡內基音樂廳欣賞捷克愛樂樂團演出,聽到團員萬眾一心、齊心協力將一首技術性很高的樂曲一絲不苟、認真嚴肅地呈現出來時,內心十分感觸,相較於現今許多樂團著重娛樂性卻忽略了認真嚴肅去對待樂曲的感覺,令他印象深刻,「每次看到歐洲這些樂團或跟他們合作,我都能從中學到很多。」
在古典與現代之間求取平衡嘗試跨界
牛牛認為,作為年輕一代的成功古典鋼琴家,如何在嚴謹的古典訓練和現代音樂之間求取平衡,是需要認真面對的課題。「這次我在我的新專輯《Fate & Hope》裏就收錄了一首我自己的原創作品〈Hope〉,同時也已改編成一首由Gin Lee演唱的粵語流行歌,這是我第一個嘗試的『跨界』作品。現在絕大多數所謂的跨界其實就是一個古典鋼琴家去為一個流行歌手伴奏,但對我來說這種跨界只是跨了一半,作為一個95後的鋼琴家,我想展示的是,我雖然是古典鋼琴家,但我也有喜好和能力去創作出其他的音樂類型。」
他認為不同的音樂類型之間應該沒有太多的隔閡,「我覺得音樂應該是不分家的。就像Michael Jackson,他的音樂多少年之後都不會過時,因為他的歌曲裏也用了很多古典元素,更不要說現在很多一些很火的流行歌手,很多都有古典訓練的底子,相較於沒有任何古典訓練基礎只是被捧出來的歌手,會有更扎實的創作基礎。」
出生於香港回歸那一年的牛牛,3歲起便與鋼琴結下不解之緣,8歲那年離開家鄉廈門到上海求學,每天放學後便坐上放在上海家窗旁的鋼琴繼續練琴,小小年紀的他轉頭便看見小區的小朋友玩着鞦韆、滑梯,那時練琴碰上瓶頸的他第一次動念想要放棄學琴。
放棄教職專心陪着牛牛一路從廈門到上海學琴的媽媽,給了牛牛3天時間,要他自己好好考慮,然後做一個不能後悔的決定。「她真的讓我玩了3天,但那3天我玩完之後真的覺得非常空虛,特別是想到媽媽很嚴肅的告訴我,你一旦決定放棄就不能再回頭了,我那時想,我才8歲,我不想這麼早就下這個決定,所以3天後我又乖乖坐回鋼琴前繼續堅持了下去。然後,我9歲就跟EMI簽約發行了第一張專輯,就這樣一直繼續下去了。」
一路走來,牛牛最感謝的一路陪伴了他10年的媽媽,「她真的是辭職陪了我10年,直到我上大學。我覺得她很偉大的地方在於她可以陪一個孩子10年,然後說放手就放手,這是一件很不可思議的事情。因為以前她真的是每一天鉅細彌遺地照顧我所有事,包括陪我去國外演出等等。她只是喜歡音樂,但她完全不懂音樂。這也是我經常分享給很多父母的觀念,除了教孩子怎麼彈好鋼琴之外,讓他擁有一個完整良好的人格是更重要的。」
鋼琴家牛牛專訪 2-1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