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區政府的角色正在轉變,這是很合理的事情。這個轉變部分是回應大環境的變化,在新的環境底下,它不得不調整;部分是因為原來的設計、做法本身就有不足之處,是時候調校一下;也有部分是政府領導們有新的想法,需要政府的架構、角色有所調整,作出配合,才可以推動新的工作。
政府應適時調整架構,避免錯失良機
一個政府需要不斷重新定位、調整角色、改變架構,乃很自然的事情,其實沒有什麼值得大驚小怪。不過,始終一個政府乃龐然大物,而且必須向公眾負責,它的職能有所擴大還是縮小,與社會的關係更為積極主動還是保持距離,都涉及是否善用公帑、成效是否符合預期等問題,自然難以避免引起關注。
較為特殊的是,過去香港奉「積極不干預」為金科玉律,久而久之已無心或無法跳出這個框框,所以一談到政府角色的調整(往往會被視為偏離過去成功之道),反應會特別強烈。
時移世易,經過近兩年社會政治氣氛發生重大轉變之後,社會上對政府角色調整的議題,反應已跟以前很不一樣。
以前,只要一提到政府介入、角色變大(嚴格而言,距離所謂的「大政府」依然頗為遙遠),便會有意見表示這有違市場主導,注定失敗或缺乏效率。現在,迷信市場的亦一樣揚言擁抱國家5年規劃的機遇,只怕錯失良機,後會無期。
這種狀態有好有壞,壞的是過去的保留、批評不是完全沒有道理,將意見收藏起來,不利於把問題愈辯愈明;但好的則是政府角色與市場不再是視為互相排斥,完全以二分的思維來處理兩者的關係,而是有可能、有空間(應該說是希望如此)深入探討政府行為如何可以發揮符合市場邏輯的作用。
政府應有操作指引,避免施政進退維谷
但當話題打開之後,我感興趣的議題是:究竟特區政府及議會內外的各路人馬,是否真的會很認真地探討未來的政府角色呢?我相信大家都明白,所謂政府角色調整並不止關於加設一個、兩個新的政策局,又或者將原來的政策局一分為二或二分為四,而是重新界定政府工作的範圍——而這裏範圍的意思又不單純指管多廣,還包括管多深的問題。
而相關的問題是,各種社會事務往往是一環扣一環,所以當政府介入之後,要順利地和完整地將事情辦妥,經常出現的情况是愈踩愈深,要管的事情愈來愈多,不容易點到即止。特區政府是否已經準備好它的角色調整,想出一套原則( 例如:如何界定哪些事務必須納入政府管理的範圍?),並且有操作的指引(例如:怎樣判斷政府行為符合或不符合預期的效率?),以幫助它決定如何進退,這將會是重要的一步。
我敢肯定,一定會有人認為,公務員身經百戰,怎會不懂得如何處理上述問題?現在最為重要的問題只在於特區政府願意(或說有足夠管治意志)承擔更多與否,而不存在什麼技術問題。只要政治領導在新的環境裏做好他的角色,便一定能推行新政。在持這種意見人士的眼中,公務員的問題是官僚主義,缺乏擔當的意識,於是推卸責任,用程序來磨滅構思和推行新政的決心。只要恢復政治意志,問題便迎刃而解。
公務員系統慣性思維亦須改變
這種對公務員的批評傾向於簡化了這個行政系統的問題,忘記了他們的一個弱點(盡管其實也是一種優點,事關他們不會「多管閒事」,對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套上一種「硬標準」)是不太懂得(起碼不會主動作出)判斷。他們也挺喜歡跟隨市場主導的思維,是因為客觀趨勢已經形成,他們要做的只是順勢多推一下,水到渠成。
但當政府來當領導的時候,他們可能要逆勢而行,排除萬難,不能因負面因素的存在而不敢放膽全力去做。公務員善於留心細節,減少出錯,但做起事來往往就不夠大器。但如果現在就要他們來擔大旗,不單止政府的角色有所調整,而且由政府牽頭,帶領社會經濟發展,公務員系統的慣性就必須首先改變過來。任何人以為這不是什麼值得注意的事情,肯定是將我們目前所見的問題,看得太簡單了。
以上所講,只是一個例子。未來的特區政府怎樣運用大數據來做決策、規劃?這是另一個值得考慮的問題。凡此種種,統統都需要認真思考。政府調整角色其實是一個大議題,絕不是在這邊加一項工作,在那邊設立一個新的專員那麼簡單的事情。
原刊於《明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