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人與生蛋

有人認為粵語粗俗不耐,但古代文獻中早有記載相關用法。今期作者帶大家查看大自然孕育相關的兩個語彙,看看又來自哪裏?

造人(dzou22 jɐn11

今日娛樂界習慣把生育計劃說成「造人計劃」,娛樂記者經常向新婚的藝人問「造人計劃」的問題。這樣一個「造人」,大概大眾都認為是今人之作,而且略有「攪笑」意味(關於「攪」字,請讀者細閱下文)。

只是筆者此刻未能確定此詞究竟是我們香港娛樂界、台灣娛樂界,還是內地娛樂界首先創制(似乎一向愛攪笑的香港娛樂界創制的可能性大一點),只知《漢語大詞典》(網上版)的「造人」條,只有「學業有成就之人」一義;《國語辭典》(網上版)、白維國《白話小說語言詞典》、《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則均不見收錄此詞。

其實原來一個這麼「攪笑」之詞也是古語。

寫到這裏,筆者不得不宕開一筆,說說「攪」這個字。可能部分讀者以為筆者這裏的「攪笑」當作「搞笑」,其實解作弄、製造等意思的南方方言詞gau當作「攪」。「搞」是北方人因為不知道南方人口中的gau即「攪」(北京音讀tɕiau,即漢語拼音的jiao),而多餘地創造的字形。

根據《漢語大字典》,解作「弄」的「搞」,其最早用例只見於現代文學作品(趙樹理的《三里灣》和梁斌的《紅旗譜》),而「攪」至遲於清朝已可解作弄。白維國《白話小說語言詞典》「攪」(音jiao3)條︰

弄,搞。[例] 我們兩個也只跟着攪了一陣。(《兒女》‧三二)講究實業的地方,用了這種人,那裏會攪得好。(《廿年》‧三○)

(黃氏按︰《兒女》是《兒女英雄傳》,是清 文康的作品;《廿年》是《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是粵人吳趼人的作品。)所以說到gau,筆者一向還是習慣用「攪」這個「本字」,而不用「搞」。

現在再回過頭來說「造人」。明 馮夢龍《笑府》卷十三有《造人》一節,云︰

玉帝私行,見夫婦行房者,召土地問之。答曰︰『造人。』問︰『一年造幾個?』答曰︰『一個。』曰︰『既如此,何消得這等忙?』

看來用「造人」來攪笑,是明朝的馮夢龍首創的。(粵語詞彙研究所:幾

生蛋(saŋ55 dan35

產卵,用粵語說就是「生蛋」。劉扳盛《廣州話普通話詞典》「生蛋」條︰「下蛋。」「蛋」字與「生蛋」一詞均始見於明代文獻。《西遊記》第三十二回︰「這個亡人,卻打攪得我狠!想必這裏是他的窠巢,生蛋布雛,怕我佔了,故此這般打攪。罷罷罷,不睡他了!」

另外,清 吳敬梓的《儒林外史》第三回︰「我有一隻生蛋的母雞,你快拿集上去賣了,買幾升米來煑餐粥吃。我已是餓的兩眼都看不見了。」至於「下蛋」,根據《漢語大詞典》,最早的用例就見於現代作家茅盾的《鍛鍊》這本小說。那麼究竟是粵語的「生蛋」雅,還是普通話的「下蛋」雅,不是很明顯了嗎?

黃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