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好在中學文憑放榜前兩天,我獲邀到一所佛教中學和同學交流。
老師和同學們在這一年多經歷了很不同的變化和考驗。遙距教學和遙距學習,對老師和同學來說都是一項適應能力的挑戰。還要面對其他家庭成員也可能要在家工作,現實場景和情緒上都會不習慣和有壓力。
加上疫情帶來憂慮、恐懼和行動上的約束,就算我這般年紀的人,雖經歷過2003年非典型肺炎爆發,威脅我們的健康和生命,但這次新冠肺炎帶來的生活改變衝擊,加上心理上的恐懼,還是令人難以適應的。
因為這次病毒的傳播性更強,並且持續了很長時間。加上香港一般家居面積不大,家庭成員同時需要在家線上工作,開會、上課時,如何分配空間,安排舒適的工作環境,都可以產生煩惱和矛盾,令情緒不穩。身處非常時刻,需要彼此諒解,共度難關。有宗教信仰或共同哲學理念,例如儒家的克己復禮,又或有濃厚的家庭觀念,大家要互愛。
在佛教學校求學的同學和學佛的人,接觸到佛陀的智慧,明白所謂娑婆世界也是堪忍世界,我們對這個世界依戀,所以也對這個世界的「苦」存有忍耐的心。更重要的是,我們學習了「苦集滅道」和「無常」的佛陀大智慧。
一行禪師解釋過︰第一聖諦是苦的存在;第二聖諦是導致痛苦的原因和情節;第三聖諦是離苦得樂,轉化痛苦為喜樂和幸福是可能的;第四聖諦告訴我們如何做得到,概述通往幸福的道路。如果認為佛教是悲觀的,只是過於集中於「苦」諦,忽略了第三聖諦,幸福的可能性,逆境和順境都是無常的,會改變的。
例如遙距教學可能令到一些學生較難集中和堅持學習,影響成績,但如果同學有接觸過佛學和禪修,可能在自律、堅持、適應能力和情緒調控上都有優勢,成績可能會比預期好,危中有機。
過去兩年來,因這些無常變化而失手的同學也不用懊悔,因為這是常情,如果因在家學習不夠自律,情緒波動過大,佛陀教導,懺悔後收拾心情,了解自己的不足之處,再努力就可以了。
相信我們還要活在不同程度上與疫情共存一段長時間,可以考慮修習較有靈修元素的「轉念正能量」,加強我們的適應能力。
原刊於《晴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