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 Jan 21 2025 16:08:39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德國記者筆下的清末全景圖:一八九八

德國記者保羅.戈德曼(Paul Goldmann)所寫的《一個中國的夏日》德文版於1898年出版,因為種種原因,作者和他這本着作似乎被遺忘,直到一個世紀之後,一位國王湖小鎮上的華僑無意中發現了這本書。

提起西方人寫中國,最早是十三世紀的意大利人馬可波羅給後世留下的那本着名《遊記》(The Travels of Marco Polo),另一本比較出名的同類著作,是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Edgar Snow)的《西行漫記》,又譯作《紅星照耀中國》(Red Star Over China),這本書記述1936年6月至1936年10月作者在中國共產黨的西北根據地實地採訪的所見所聞,在當時美國和西方世界影響很大。

其實,還有另一本更全面介紹中國的書:德國記者保羅.戈德曼(Paul Goldmann)所寫的《一個中國的夏日》(Ein Sommer China),該書德文版於1899年出版,但因為種種原因,作者和他的這本著作似乎被遺忘,直到一個世紀之後,一位國王湖小鎮上的華僑無意中發現了這本塵封的舊書。

塵封一個世紀的中國遊記

3年前的8月盛夏,筆者和幾位好友組成家庭團到歐洲自由行,第一站慕尼黑,我以前的學生Simon十多年前定居國王湖附近小城,那天專程開車到機場接我們,Simon為我們安排好整個行程,包括到他的朋友吳栗偉先生位於貝希特斯加登國家森林公園附近的科普勒克酒店作客,這位吳栗偉,就是發現《一個中國的夏天》這本書的那位華僑,他經營的這家有兩百年歷史的小酒店離國王湖很近,晴日可遙望阿爾卑斯山上著名景點「鷹巢」(希魔別墅)。

那天晚上,吳先生夫婦請我們一行大塊吃豬手、大杯喝啤酒,席間,吳先生聽說我們一行有幾位是資深媒體人,便提及不久前他淘到一本舊書,是一名《法蘭克福日報》記者1898年夏天到中國採訪所寫,我說1898年德國強迫清廷租借膠州灣,德國記者就跟過來了。見我們感興趣,吳先生馬上到辦公室拿出一個紙包,慢慢打開,正是那本舊書:發黃的封面上幾個紅色大字Ein Sommer China排成三行,配一幅中式欄橋水榭版畫。

我小心翼翼翻了幾頁,吳先生又抱出一大摞中文書稿和一本新書,原來他已成功取得該書的版權再版了德文版,正在策劃推出中文版。吳栗偉興致勃勃告訴我們,作者在這本書中講述到廣州、上海、武漢、天津、北京等地採訪,以及訪問榮祿、李鴻章、陳季同等人的詳細內容。

我一聽有點吃驚,時值甲午戰敗不久、青島膠州剛被強借、戊戌變法刀光劍影,清廷內憂外患風雨飄搖,這個德國記者越洋跑到中國,還採訪到幾位權傾朝野的大人物,這本書的價值不可低估。但筆者孤陋寡聞,這本書在中文世界似乎未曾聽聞。

我告訴吳栗偉先生,出版中文版《一個中國的夏天》將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同行兩位新聞界出身的好友吳兄和陳兄均表認同,企業家謝先生則表示,如有需要願助一臂之力。當晚賓主酒喝足,夜已深,阿爾卑斯山消失在雨中,我們明天還要趕路,只好匆匆告別。

《一個中國的夏天》中文版即將面世

最近兩、三年,我一直與吳栗偉先生就《一個中國的夏天》一書中文版翻譯和出版問題保持溝通,就該書部分章節中文翻譯初稿提出意見,可以算是第一個讀者吧。1898年3月6日,德國威逼清廷簽署《膠澳租借條約》,強租青島和膠州灣為期99年。

大約一個月後,《法蘭克福日報》記者戈德曼乘搭普魯士號郵輪從熱那亞港口出發,5月12日抵達香港,6日後到廣州,然後一路北上,到武昌、漢口,再往上海、膠州、天津,最後一站北京。他離開北京時已是11月,是北方的冬天了,即是說,戈德曼在中國的採訪時間不止一個夏天,而是由初夏持續到初冬,足足半年。

正如我當日的預感,這是一部內容非常豐富的紀實作品,戈德曼以一個西方記者的視角和職業敏感,對搖搖欲墜的大清帝國的社會現狀,包括正在發生的戊戌變法等重大事件和一些重要人物,作出詳細介紹,更闢專章介紹上海夜生活、中國鐵路、中國報章媒體、在中國的德國軍事教官等等,作者對榮祿、李鴻章、陳季同的獨家專訪,內容精彩,非常難得。

這本書稱得上是一幅十九世紀末中國全景圖,確切地說,是一幅外受列強欺侮、內部分崩離析的清朝末日圖。我覺得作者的目的,或許不僅是為了讓德國人了解這個剛剛被德國征服的遙遠的東方古老帝國,也不排除為德國當政者「報料」的可能性。

近日接吳栗偉先生告知好消息,已和北京一家著名出版社簽署協議,中文版《一個中國的夏天》將於今年年底之前在內地正式推出,吳先生特別提到,為感謝《大公報》領導的關心以及對該書前期策劃工作給予大力支持,授權《大公報》先行獨家連載部分章節。

我相信廣大讀者,特別是對中國近代史感興趣的讀者,一定可以從這本關於一個多世紀前中國的紀實作品中,獲得某種新的感受和認知,並且為「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為今日中國在世界的地位倍感欣喜。

原刊於《大公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郭一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