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教育日真的全無新聞價值?

老百姓困於生活,又疲於疫情,不留意、不關心,亦情有可原;唯專業前線、教育研究者、政策制定、執行者,卻完全罔聞,情況令人費解。教育要有願景,身為教育工作者,實要三思!

2021年的國際教育日(International Day of Education),在前幾天1月25日悄悄的落幕。悄悄的不是活動本身,而是指港人的關注程度。每年一度的國際教育日似乎並沒有受到本地傳媒的關注,媒體是現實的,沒有讀者,自然不會報道。本年度的國際教育日真的全無新聞價值嗎?看看大會的主題:恢復和振興疫情一代的教育(Recover and Revitalize Education for the COVID-19 Generation),不是正好針對疫情下停課停學所帶來的問題嗎?老百姓困於生活,又疲於疫情,不留意、不關心,亦情有可原;唯專業前線、教育研究者、政策制定、執行者,卻完全罔聞,情況令人費解。教育要有願景,身為教育工作者,實要三思!

學校關閉

COVID-19對全球教育的影響莫過於長時期的學校停課停學。這是一顆對兒童身心發展的計時炸彈。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ECSCO)估算,COVID-19全球爆發一年,全球有16億,即約92%的學童曾遭停課、停學。2020年全球學校關閉的日數平圴為14星期,最嚴重的是拉丁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區,學校關閉的日數達20星期;最短的歐洲地區也達10星期。這只算全國式的停課,如把局部地區的停課也算上,最嚴重的拉丁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區,學校去年全年關閉日數達29星期,即7個月!需知全球大部分學校上課日也不超過200日,即29星期,學生全年不能回校帶來的問題不只是學習上、知識上的滯後;還有一連串的心理影響。大規模輟學率,可能是後疫情時期第一顆爆發的計時炸彈!

兒童輟學

又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另一項資料統計,至2018學年,全球的輟學孩童數目達2.6億人,數字實在驚人。當中,5900萬人是小學生;6200萬人是中學生;1億3800萬人是高中生。兒童受教育是公認的權利,《經濟、社會及文化權利國際公約》(The International Covenant on Economic, Social and Cultural Rights),第14條明言: 締約國須在其「領土內推行免費強迫初等教育,承允在兩年內訂定周詳行動計劃,庶期在計劃所訂之合理年限內,逐漸實施普遍免費強迫教育之原則。」公約在1976起開始生效,42年後的2018年,全球仍有接近6000萬兒童失學,可見兒童失學問題仍需大力關注。

兒童失學現象主要集中在發展中國家,彼等由於經濟相對較弱,教育發展有一定困難;而且這些國家政局經常處於動蕩局面,敵對相方往往訴諸於武裝衝突,要提升教育的素質真的談何容易。如阿富汗、剛果民主共和國、埃塞俄比亞、尼日利亞、蘇丹 、印度、印尼等國,據世界銀行(World Bank)的統計資料,本國兒童失學數字均超於100萬。

富裕國亦不能倖免

別以為兒童失學只發生在一些貧窮國家,其普遍性其實遍及全球。下表為香港本土及港人熟悉的國家小學學生失學情況:

兒童失學成因複雜,不可單憑數字而作出結論;唯數字背後也可帶出一些思考方向。以香港為例,根據香港教育條例,政府有責任為6至15歲合資格兒童提供九年免費普及基礎教育。那末,這8787名孩子為何不能或不可上學?不可能全是「不合資格」的兒童吧?此時此地的香港,若作一大膽假設,此8000多名孩童有不少可能是少數族裔,這批沒接受基礎教育的孩子,將來又怎樣可以融入社會?而且,這只是2018年疫情前的數據,國外不少教育學者已預言,疫情後西方國家將出現大規模的輟學(dropout)潮。這預測又會否在本地應驗?

以上種種皆是2021國際教育日的討論主題。疫情可以說是天災,但不能讓兒童接受教育絕對是人禍啊!庚子年年杪之際,祝願地球所有孩童,在各國政府、教育同工努力下能盡快從重返校園,接受正常教育。

邱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