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我利他,濟世為懷──職業慈善家林東的感召力

平民慈善家林東雖然生活不富裕,但卻為幫助他人捐錢捐力,更是帶動他人一起做慈善。他表示,幫助他人是快樂之本,亦是他一生最大的心願。

認識林東,才知道有這樣的一種專業「職業慈善家」。作為一名職業慈善家,意味着你有過人感召力,身體力行,不停奔走,忙於說服周邊人認同你的目標,樂意捐出時間、捐出金錢,為共同的慈善目標而努力。

林東又被喻為平民慈善家,因為他不是富豪,也不是商人,事業有成回饋社會的那類。反之林東年少時一直過着困苦行乞生活,一生從不富裕,都過着極其簡樸的生活。他說自己不是有錢,而是有心。

2005年「百名中華慈善人物」頒獎典禮。
2005年「百名中華慈善人物」頒獎典禮。

從「有心」開始出發,一直行動,至2005年獲得國家認可,那年國家民政部授予林東年度慈善特別奬,這是一項殊榮,當年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同場領奬的,還有國務院前副總理錢其琛;首創置業董事長劉曉光等政商界級知名人士。那年,林東也獲慈善界多方的認同,於當年2月登上了愛心中國首屆百位大中華慈善人物榜,6月獲中國公益之星榮譽,10月被中國社會文化公益總會評為熱心公益傑出人物,12月獲廣東省僑聯事業特別貢獻奬。至現時95歲,林東從沒有休息。從零開始,過去數十年獲奬無數。在香港,他於 2011年獲選為感動香港十大年度人物。

林東表面是一名平凡的伯伯,衣着相當樸素,經常親力親為,捐錢之餘還付送物資,曾不只一次被保安員誤以為是小偷或是送貨員。林東魅力非凡,稱他為誼父的追隨者共有數千人,香港人佔大約600名,包括學者、商界人士、年輕人、中產人士、普羅信眾等,不分年齡,不分界別。

感動容易帶動難

募捐是很難的工作,林東也說過一個人捐錢並不難,難的是讓別人也來捐。約十年前的估算,林東個人共捐出1000萬元,多用於教育建校及老人福利工作,他的追隨者合計捐了3000萬元。衣着極低調的林東,本以為也是一名低調的人,他倒想將自己的意念宣傳出去,認為一個林東力量不足,要有千千萬萬人一起來做才可以。林東有一顆童心,和他面談可以喋喋不休,毫不吝嗇地分享人生成敗的秘訣。他常說:「成功必有條件,失敗必有原因」。

他時常提在咀邊的成功條件,重點如下:

(一)苦難之於弱者才是苦難。對於強者,卻是一種福遇,可提升個人變得愈堅強。林東出生時正值日軍侵華,雖然出生於大戶人家,可出世三日父親驟然離世,其後被迷信的母親遺棄,放送至偏遠貧困的遠房親戚家,過着半乞討生活。其後中國內戰,誼父母相繼離世,年少的林東孤單一人,四處行乞,有時三日沒有一頓飽餐。

此時的林東已有一副俠義精神,有次他見到一名老婦在大戶家院討吃,被放狗追咬,林東挺身相救,並將自己僅有的硬餅干送給老婦,其實當時他已數餐沒有進口。

其後內戰平定,林東和在行乞相遇的譚群好結婚,生活稍為穩定,至林東步入30多歲壯年,工作其間發生意外,右手折斷,接着又遭遇大病中風,不能走動臥在床上,這時是他的人生低谷。命懸一線之際卻大病奇蹟好轉,生命重續,成為他的人生轉捩點。

現時,林東高傲地站着。回想之前的不幸,林東感恩地說這些苦難只是對他的磨練。

前半生的一切經歷無改其高尚品徳,沒有怨天尤人,善心不改。

(二)無我利他,濟世為懷。林東說,幫助他人是快樂之本,是一生的心願。

林東經常提到自己沒有錢,錢都是人家給的。人家給的錢,他每一分每一毫都省着用,然後全用於慈善事上。有一次,林東應廣西金秀瑤族邀請前往參觀,交通費是由贊助方付的,一行十數人,原本打算乘內陸機,林東為了節省開支,選擇了陸上交通,全程800多公里共需16小時,省下的1萬多元交通費捐贈給當地幼兒園。

他的配偶譚群好於1999年不幸離世,許多單位代表和個別人士前來弔唁,林東共收到20多萬元帛金,按照社會常理這筆錢留子女運用,他卻毫不考慮將全數捐出作公益事業。反映出林東慷慨的卓越人格。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林東的捐獻很多落在教育項目上。他自己從未受過教育,拿起筆只會寫林東二字。他認為捐獻物資可解一時之急,唯有教育能改變將來。20多年來,在內地20多個省縣市向60多所學校捐建校舍、教學樓及教學設施,並且自己進行督工,確保符合質量要求。

林東亦秉承懸壼濟世的理念,決心在觀塘翠屏道開辦了東井圓林東慈善診所,為區內長者和弱勢家庭提供贈醫施藥服務,診金與中藥費用全免,診所至今服務了大約55000人次。

(三)知行合一,身體力行。如果林東只會捐錢,他的號召力便沒有那麼大。他常說,只有藏在腦袋的信念不行,也要用手行動。林東對周邊人的關懷,是積極而真心的。有一次,林東一行人到鄂東山區一所小學考察,恰逢雨後道路泥濘,原本30分鐘的車程輾轉了數小時,各人都十分疲倦飢餓,希望先找個地方吃點東西,林東卻堅持先去看望孩子。至抵達時林東隨即下車,對孩子問寒問暖,還把帶來的食物分給孩子吃。隨行人都十分感動,當時司機看在眼內,也樂意將小費用作捐獻。

又一次,林東得悉一名老婦人半夜因病入院,因為他之前中風需臥床養病,沒有人探望,感到極其孤單絕望,所以即使是三更半夜,他仍堅持要到醫院探望,因為他深知這名老婦人的無助感,單是接受金錢資助是不足夠的。以上例子比比㫮是,如林東所說,就像鹽一樣味道散布開去,追隨者從林東身上看到了高尚品格,無私精神,令人折服,引以為榜樣。

(四)珍惜資源。林東時常說錢應花在最有意義的事上。他說精神就是物質,錢不是萬能,但有錢總是好的。

林東有一個習慣,無論在哪裏吃飯,吃不完的一律打包,帶走下一餐繼續吃,從不浪費。有一次,他和一班追隨者到內地探訪,午飯到一間餐廳用饍,剛坐下見隣枱已走的顧客吃剩了一大碟菜,還暖暖的,便拿來給大家吃,並說有得吃這菜的人有福了,枱中一名義工邊吃邊流淚,因為他想起自己時常不吃婆婆煮的菜,不懂珍惜,心裏覺得異常慚愧。

他的追隨者中不乏富有人。前澳門警察廰辦公室主任杜魯門的夫人是林東的追隨者之一,她表示非常敬佩林先生,林先生改變了她對財富的看法,令她認為捐出一筆錢比一擲萬金為自己添金銀珠寶有意義得多。她說現在都不會為自己花錢了,只是想着怎樣把錢花到有意義的地方去。

無我利他的人生哲學

林東大多數時間居住於中山坦洲,其後移居澳門,與香港的緣份,可追溯至1995年來港成立東井圓佛會的香港分會。他在中山創立供奉濟公為師尊的東井圓佛會,先後在澳門及加拿大等地設立分部。東井圓在香港註冊為慈善機構,現有約600名會員,東井圓並非一般以廟僧為主體的佛會。林東身教善行,以德服人,以理服人,在林東的帶領下會員致力從事社會公益,文化教育,老有所養等慈善活動。每年,東井圓義工隊進行的義務工作工時逾2000小時,連續17年獲社會福利署頒發義工服務團體金奬。

東井圓佛會的成立對林東一生具有里程碑的意義,許多人因受林東的感化,視其為導師而追隨他,東井圓成立了現代管理運作模式的理事會,從而更有效地推進慈善事業的開展。東井圓於2013年加入社聯成為機構會員。會員經常掛在口邊的無我利他精神,便是林東的訓示。

由林東取名的東井圓是由集字組成的名字。東是日出的方向,亦是一日的開始;井中之水是生命之源,提示做人不可以忘本,要飲水思源;圓是無角無棱,不偏不倚,帶圓融之意,融則通。東井圓代表着中國傳統所持有的和諧、温暖、向上的文化內蘊。

雖然未受過教育,林東卻認定文化的重要性,他認為文化等於一個人的心臟。在林東的號召下,分別於2014年及 2017年在澳門和香港成立了國際濟公文化協會,致力推動濟公文化和中華文化。濟公傳說於2006年被列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林東出席全城德育計劃的尊師開筆禮。
林東出席全城德育計劃的尊師開筆禮。

東井圓自2009年每年籌辦大型濟公文化展覽及公眾參與活動,每年約11月於維園籌辦國際濟公文化節,同場舉辦全城德育計劃,對象主要為幼小學生。主辦方古為今用,為了讓學生尊重中華文字、認識書法和體驗古代儒家開筆儀式,自2013年在國際濟公文化節加插了尊師開筆禮,以儒家的《弟子規》為本,教導幼少學生勤學的美德。開筆禮每年吸引數百小朋友及家長參加,透過壯嚴的傳統禮儀,使孩子認識孝親和勤學的價值。當日小朋友贈予毛筆一支,穿上中式服裝,現場有導師講解《弟子規》道理,參加者亦會背誦誓詞等。

為了進一步推廣中華文化,東井圓一名信眾捐出了一塊面積約5000平方呎的土地,東井圓開會決定如何利用這土地時,林東堅持要建一所文化院,計劃中有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展館,濟公文化展覽,另外預留一層用作長者福利。該文化院已於2017年進行啟動禮,預計明年落成啟用。

林東被視為愛與善的種子,深受東井圓會員敬重。在會員心中盛載着很多林東的故事。其中一名會員憶述,有一年林東在壽宴中表示心願是要興建學校,即時捐出在場的賀禮,並呼籲各人捐獻。在場嘉賓即時回應,當下籌得百多萬元,共建了四所學校。這名會員形容林東就是這樣豁達豪邁的人,只需一揚首,便千呼百應,水到渠成。

東井圓過去出版有關林東的書刊,分別以「我們的爸爸」、「激發關愛潛能的人」為題,可見林東在追隨者心中的形象,所散發的個人魅力,是百分百的成功職業慈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