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任志剛​對談:北京不再看重香港了?

行政會議非官守成員、金管局前總裁任志剛認為紐約華爾街並不比香港中環有優勢,香港仍可擔當中國與外國的金融橋樑,但面對美國可能的制裁,我們可以利用香港自身的角色,抵銷其負面影響。

任志剛現任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會議非官守成員。他曾出任有香港「央行」之稱的金融管理局首位總裁,長達16年之久,並經歷了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2001年互聯網泡沫、2008年金融海嘯。在亞洲金融風暴爆發之後,任志剛是香港擊退境外炒家的功臣之一。上一章提及儘管無法預估美國金融打擊的力度,但他認為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不會被輕易撬動。

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不易動搖

問:有人說香港的國際金融地位主要是依靠國際金融中介業務,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過於依賴中國市場,這是好事還是壞事?香港作為中國境內唯一的國際金融中心,要維持和發展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最重要的因素是什麼?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為何難以取代?

答:我記得鄧小平講過一句話:「實事求是」。何謂「實事求是」?在金融領域上,香港作為國際性的金融中心,應該「實事求是」地去看待我們有什麼角色。「國際金融中心」六個字代表什麼?「金融」是資金融通,是投資者和集資者的結合;「國際」是指國際層面,並非本地層面,香港作為一個可以在國際層面安排資金融通的中心,國際地位由此而來。

「實事求是」來說,在香港能否安排歐洲和美國之間的資金融通?當然可以!但別人為什麼要找你?新加坡和馬來西亞之間的資金融通,又是否需要在香港進行?當然不需要!所以「實事求是」來講,我們的現實就是一腳紥進「內地」,另外一腳紥在「外地」。如果內地與外地之間的資金融通可以在香港進行的話,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便稱之為成功。所以大家不要說「過分倚賴內地」,實際上每進行一個交易,我們都是一腳紥進內地。無論你在吸引外地投資者經過香港進入內地,或吸引外地集資者在香港吸入內地的資金,即內地經過香港走到外地,這都是香港應該專注做的事。

如果你說這是過於倚賴內地,我的反應是:「你不要這麼傻,要實事求是。」如果你能夠將這些金融活動的大部分帶到香港,你就已經非常成功了。不要奢望墨西哥和美國間的金融交易活動會在香港發生,人家為什麼要跑到香港?

至於將香港、深圳和上海來比較,我想大家都知道該以哪方面去比較,因為內地有資金外匯管制,上海和深圳即使稱自己為國際金融中心,他們大部分的活動都是本土的資金融通活動。而國際性的、內地與外地之間的金融活動就發生在香港。這個仍然會繼續下去的。當然,如果你說香港人「不聽話」,那麼北京就可能要做好準備,畢竟整個國家的國際金融活動怎能只倚靠香港呢?可能在上海、深圳有一些特別的安排,甚至內地咬緊牙關,突然宣布人民幣可以自由兌換,資本項目全部開放,香港可以做的事在上海、深圳也可以做。那麼在這種情況下,香港就會受到負面影響,被邊緣化。我們還存有一些競爭上的優勢,因此不要忘記我們的角色。

問:過去一年從社會動盪,不少人認為北京不會再看重香港了,因此香港不再重要,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不再重要,以目前的發展情況來看,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被取代的可能性並不大?

答: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被取代的可能性,我認為不在於香港是否「聽話」,而是內地在資本項目改革開放過程下,是否可以全部消除所有外匯管制,讓人民幣自由兌換。所以我的答案是否定的,因為當中的金融風險很高,如果你未準備好應對這些風險,將會非常麻煩。大家都知道,全球的資金多到四處遊蕩,在歐洲、美國、日本等量化寬鬆之下,錢來得實在太容易了,非常多。加上華爾街的投機者要針對一個貨幣,其實不難。

紐約華爾街並不比香港中環有優勢

問:過去幾十年,中國的公司十分希望到華爾街集資,亦有很多成功的例子。到目前為止,中國依然希望繼續通過華爾街去融資。但目前的困境是,美國要跟中國脫鈎,無論是經濟上及教育上的脫鈎已開始,但華爾街的金融業要和中國脫鈎是否很難呢?一方面華爾街能在中國的金融開放上獲利,另一方面,中國在金融業發展上比美國弱,是否正正因為中國較弱而驅使美國反而不用在這方面跟中國比拼?因此金融脫鈎是否不太可能發生?如果真的發生金融脫鈎,哪一方面對中國及美國的傷害最大?

答:中國一路以來有吸引外資的需求,當一個國家發展得足夠成熟,在資金融通方面就希望走向多元化。要集資的時候,不但會在國內進行,也理所當然向外發展,投資者走出去,集資者也走出去。但在現今科技發達的時代,中國的集資者想籌集外地的資金,是否一定要走到當地呢?

中國想籌集美國的資金,可選擇在香港集資,美國的投資者想買這些金融產品,當然歡迎,雖然這些需求可能不多。不過,如果金融產品是有實力的,中國的經濟增長迅速,前景亦勝人一籌的時候,加上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系的實力愈來愈強,甚至跟美國差不多的時候,人們的看法也會隨之而改變,需求也會增大。

在我看來中國有兩個途徑進行集資,第一:將集資者引去美國籌集美國的資金;第二:選擇在香港一個離岸市場進行集資,任何投資者也可以買賣。如果美國人喜歡,可以前來香港投資。如果不來,也沒關係。中國要用這種心態去對待國際集資及投資活動。

問:那麼從融資的角度來說,華爾街是否較香港有獨特的優勢呢?

答:我實在想像不到有哪種優勢。當然如果要在華爾街進行融資,美國資金在當地金融市場非常活躍,因而近水樓台,相對較容易進行買賣,這點我承認是一種優勢。如果是在香港進行融資,華爾街的投資者會否懶得連拿起電話打到香港可以賺錢也不願意呢?我不相信在當今信息科技那麼發達的年代,這會構成一個重大的影響。

邊緣化美元將抵銷負面影響

問:面對美國的制裁措施,香港特區政府和中央政府可以如何採取主動措施抵消可能的負面影響?

答:美國制裁對我們最大的影響就是不能讓我們以美元清算,但我不認為他會這樣做。除此以外,還有什麼呢?小的動作,當然會有。例如:如果香港的銀行跟制裁名單上的公司有生意往來,就會受到制裁。我認為這樣有點野蠻,但美國會不會這樣做?我真的不知道。其實,無論是香港的情況,還是整個國家的情況,在金融領域上,我們是比較被動,且很難主動打一場金融仗。因為我們需要靠一個國際貨幣,才能在國際層面上跟其它國家、跟其它經濟體系往來。

當然,長遠來說,我們可以把美元的角色邊緣化,例如:中國跟某些國家往來,我們可以用自己的貨幣,而不用美元。我覺得這應該是中國的其中一個政策。所以,早在2000年,我跟郭樹清提起,我們應否在香港發展人民幣業務呢?當時他立即同意,所以由2003,2004年開始,我們就有人民幣業務,到現在已經有十多年了。

當然,我認為這個進程是相對慢的,但那個概念是絕對正確的。如果你不想被人家的金融武器所控制,那就不要依靠人家的貨幣。如果你不想靠美元作交易貨幣,那怎麼辦呢?就是把人民幣國際化。那樣,你跟其他國家做貿易的時候,就可以用本地貨幣,不會受美元所影響。


〈劉寧榮X任志剛​對談〉四之二

本系列文章:〈與任志剛​對談:美國會否對中國實施金融「核打擊」?〉

劉寧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