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悟而成,大有學問──由「三成」到「參成」

由「三」而「參」,大有學問。

一位朋友捎來一枚章石,讓我刻兩個字:弎成。「弎」即「三」,「弎成」也就是「三成」。

這兩個字對朋友有特別意思。他愛好中樂,獨鍾情於敲擊;接觸粵曲粵劇之後,對其中豐富複雜、變化多端的鑼鼓着迷了,專門跟粵劇師傅學習過。經過多年鑽研,朋友已可以在一些場合獨當一面,為粵曲演唱掌板。不過他自覺功夫仍然不足,所以常給一些大師傅當「下手」,從中學習。在梨園傳統的師徒制中,徒弟主要就靠長期當「下手」學藝。儘管這樣,朋友自言掌握的功夫頂多是三成,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於是找來一枚喜愛的章石,讓我刻一個閑章曰「三成」。

白紙黑字蓋上紅印

印章就用途而言,分名章和閑章。名章就是刻上自己名字的。寫作書畫,都要在落款處蓋上名字印章,這除了是憑信,也有美學上的作用,特別是在書法作品上。白紙黑字的書法作品,在顏色上總嫌欠單調,而只要蓋上一方小小的紅印,「畫」面馬上就活躍起來,效果很神奇。那一點點紅能四両撥千斤。

以前的名章又是印信,當官的印在文件上的是官印;普通人也把私人印章印在字據上,到銀行存取款項也靠它。如今,名章的用途顯然已縮減,如果不作書畫,沒有多大用處。

閑章寄托文人意緒

閑章則不然。閑章從秦漢時的吉語印演變而來。後來,閑章的印文內容愈趨廣泛,可取自經史典故、詩詞佳句、名言警語等,有哲學、美學 、文學色彩,都反映個人追求的精神境界,耐人尋味。蓋印的範圍也更廣,可蓋在書畫作品上,也可蓋在喜愛的書籍、藏品上,能印上色的就可以蓋。明代出現文人畫之後,強調舒情寫意,閑章益受重視,往往是文人意緒的寄托所在。所以,閑章不閑。

另一位朋友不久前在內地認識了一位篆刻家,生起了在香港寄賣他一些作品的念頭。我出了一個主意:多刻一些閑章。因為閑章用途更多而有更多寄意,不作書畫也有用。愛書的人以前有藏書票,這已絕跡,但可以用不同的閑章取代。選適當的蓋在喜愛的書籍上,可反映不同時期的思緒變化。蓋在卡紙上作書籤也不錯。

我只是偶爾刻刻印章,以自娛、自用。朋友不嫌我的功夫,我也會趁機動動刀,動動腦筋。印章不過方寸之地,文字如何設計安排十分重要。

我特意把「弎成」改為「參成」。古時,「三」可寫作「參」;後來,才又有了會計體的「叁」。所以「參成」即「三成」。

「參成」還有另一重意思,就是「參悟而成」,「參」字不讀作「三」,而讀成「參加」的「參」。這個「參」有「研究」的意思,構成詞有參透、參破、參禪等……

由「三」而「參」,大有學問。山東已故學者龐樸在這方面有深入探究和論述,是為「一分為三」的理論。他有一篇精采文章:《說「參」》。

原刊於佛門網,獲授權發表。

佛門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