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由趙粵撰寫的2020年《香港西藥業史》,書中第二部分介紹業界多位翹楚,包括七位中外籍業界精英,本社獲作者授權分六篇轉載,以下是第一篇:
約翰·大衛·堪富利士(簡稱「堪富利士」,John David Humphreys)與他的長子亨利·堪富利士 (簡稱 「小堪富利士」Henry Humphreys)從1867-1933年間在英國遠東地區的橋頭堡維多利亞市,建立了一個西藥業王國。他們以香港為基地,在滬、穗與馬尼拉等地銷售西藥、汽水、「戒煙藥」等,業務傲視同儕。在華的藥店以加盟店模式一度雄霸神州,直至辛亥革命造成社會經濟動蕩才結束。目前,在香港仍然以他們家族和曾經擁有的企業命名的兩條街道為九龍尖沙咀的堪富利士道和港島北角的屈臣氏道。
1. 堪富利士(1837-1897): 從背包客至藥業、地產大亨
堪富利士年輕時以背包客身份從英國到了當時印度殖民地營商。數年後他累積了資金,趕上前往澳洲「淘金」的最後列車,但資金亦因而所剩無幾。1867年初,他31歲時來到香港加入「大藥房」,任職會計與總管。 兩年後,「大藥房」的業務獲香港港督與英國愛丁堡公爵的官方認可為「藥房」。 這一榮譽提升了「大藥房」的名聲,在遠洋輪船停港補充物資時成為首選供應商。
1871年, 「大藥房」正式使用屈臣氏的商號(A.S.Watson, 全名 Alexander Skirving Watson)的商號經營「大藥房」。三年後,堪富利士接手屈臣氏成為唯一股東。雖然進口鴉片代癮煙(時稱「戒煙藥」,實為嗎啡、海洛因、可待因類麻醉藥)、荷蘭水與家庭用西藥的銷售與代理業務為堪富利士帶來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但他認為長期依賴海運將西藥進口到亞洲,在價格與數量上都不能滿足內地消費者的要求。
堪富利士開始制定屈臣氏的產品延伸、地域擴張、增資與劃時代的市場策略以解決這個難題。1876年屈臣氏在香港中環史丹利街自置藥廠車間生產戒煙藥和六種口味的荷蘭水。為了拓展屈臣氏在上海的業務,他在1882年委任大衛(John Davey)為「上海大藥房」經理。1883年屈臣氏又在菲律賓馬尼拉成立分公司,翌年開設藥房及汽水廠。
1886年1月16日,屈臣氏在香港公司註冊處註冊成為當時第15號的有限公司(A.S. Watson & Co. Ltd.)。當時首次公開募股 (Initial Public Offering, IPO),從投資者那裏籌集得接近40萬港元(按2018收入值估算為3億3400萬港元)用於投資位於上海的藥房和藥廠。堪富利士父子有限公司(J. D. Humphreys Co. Ltd.)維持為屈臣氏最大股東,其他投資者樂見堪富利士繼續擔任總經理一職,發揮他的商業才能。
2. 小堪富利士(1867-1943):花塔餅與加盟店的經營模式
1867年,小堪富利士(1867-1943) 在香港出生。1889年初,他21歲時,於英國獲得藥劑師資格,翌年回港,在家族經營的屈臣氏大藥房出任藥劑師經理一職。當時,華南地區飲食與衛生條件很差,大人與小孩都容易感染寄生蟲。小堪富利士迅即按照《英國藥典》內的山道年藥品配方與法國式糖果製造方法成功仿製驅蟲劑藥,造成不同顏色的小螺旋塔形糖果藥劑,名為屈臣氏疳積花塔餅。
1890年,小堪富利士成功遊說他父親與屈臣股東氏們增資,次輪募資籌集了20萬港元(按2018年的收入值估算為1億5000萬港元) 用作投資媒體廣告和營運資本。到了1895年,屈臣氏的零售網路已深入中國大陸,台灣,在中港台三地開設了數家屈臣氏藥房,並授權60家加盟店銷售屈臣氏品牌或其代理的汽水、花塔餅、戒煙藥和進口保健品,包括世界著名的「七海魚油」。
1896年為小堪富利士的分水嶺,當年30歲的他成為堪富利士家族的繼承人與屈臣氏的掌舵者。他接手時,1893年的《鴉片條例》已實施3年,屈臣氏與香港寥寥可數的西藥房成為得天獨厚的戒煙藥的專賣店。它就好像一隻會長期生金蛋的蛋雞,源源不絕的利潤支持堪富利士家族在香港房地產、零售、製造業的發展,也成為在澳洲投資金礦開墾的資金來源。在他第一年主理屈臣氏業務時,印發了屈臣氏年曆記事簿贈與客户(見主圖)。屈臣氏在內地的發展到了1910年增長到一百家聯營藥房,成為全球現代連鎖藥房的典範。但是,屈臣氏在1909、1910連續兩年錄得虧損,事由晚清時期的革命黨起義,造成經濟與貨幣匯率下滑,應收賬款未收與可收賬款貨幣資不抵債,公司面臨倒閉的危機。
可幸的是,堪富利士家族在港的其他投資如堪富利士房地產與財務有限公司是盈利的業務,在市場上有良好的信譽,銀行願意繼續貸款予屈臣氏,助其渡過難關。
歐洲一戰時期(1914-1919)的砂糖與藥物禁運和本地藥劑師荒,令屈臣氏的業務雪上加霜(香港的英、德籍藥劑師被徵召回國,當時只有一位華人藥劑師名為鄭錦明)。1917年,屈臣氏在上海投資的藥房與荷蘭水廠轉讓與當地英籍藥劑師經理曼尼(Donald Mennie)接手經營,得以自負盈虧。他在1920年代推出的「巧克力蘇打水」曾經一度風靡十里洋場的上海灘。
1920-1922年間, 屈臣氏業績有短暫的復蘇。接着,《危險藥物法例》在1923年10月4日立法後,藥房若配製含有嗎啡、海洛英類的戒煙藥將受到史無前例的嚴格約束管制,屈臣氏極為盈利的戒煙藥批發銷售遭遇雪崩。同年,也因廣州西江江畔氾濫而影響位於廣州、沙面藥房的業務。從1925-1926年間的「反英罷工」與1928-1932年間的全球經濟大蕭條亦導致屈臣氏業務持續不振。
1933年全大蕭條接近尾聲,當時正值66歲的小堪富利士決定退休離開香港,移居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省,安享晚年。他將屈臣氏藥房、家庭藥、汽水業務擴展至東南亞的夢想最終在50年後的1982年,在韋以安(Ian Wade)加入屈臣氏後終於得以實現。
香港西藥業史系列六之一
!doctype>新書簡介
書名:《香港西藥業史》(A History of Hong Kong Pharmacy and Pharmaceutical Market)
作者:趙粵
出版社: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0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