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 Jan 03 2025 23:59:59

大報復——美國對華拉下「經濟鐵幕」

疫情在美國仍未過去,但特朗普已經準備向中國展開連番攻勢,因為美國大選日期漸近,以目前美國經濟狀况尤其失業率大幅上升,對特朗普選情絕對不利,藉着向中國「宣戰」挽回頹勢是必然的手法!

美國總統大選臨近,特朗普對中國的攻勢正不斷加強。在新冠疫情爆發前,中美戰場主要在雙邊貿易,但特朗普在4月30日記者會上公開表示,美中貿易協議已屬次要,他或會通過加徵新關稅向中國收取巨額賠償,數額可以達到1萬億美元;很明顯,目的是要「懲罰」中國。

不管誰勝選 中美對抗不可能逆轉

配合特朗普的「攻勢」,國務卿蓬佩奧近期不斷指中國沒有及時向世衛通報疫情,並指有「大量證據」證明病毒與武漢實驗室有關;他又指中國趁疫情大流行在南海「欺負鄰國」,對台灣施加軍事壓力,又侵蝕香港的自治權……

疫情在美國仍未過去,但特朗普已經準備向中國展開連番攻勢,因為美國大選日期漸近,以目前美國經濟狀况尤其失業率大幅上升,對特朗普選情絕對不利,藉着向中國「宣戰」挽回頹勢是必然的手法!

民主黨總統參選人拜登同樣以攻擊中國作為競選宣傳主打,據《紐約時報》的分析,拜登陣營特別針對特朗普一系列「對華友好」表態,特別是3月27日記者會上特朗普仍聲稱「我們與中國的關係非常好」。可以說,針對中國已經成為華府政治的主流,11月大選結果不管誰人勝出,中美對抗之勢都不可能逆轉。

以美國為首的「五眼聯盟」(由美國、英國、加拿大、澳洲及新西蘭五國組成的情報聯盟)也加入戰團,澳洲《星期六電訊報》上周五公開一份「研究檔案」,指中國蓄意隱瞞、並摧毁疫情爆發的證據,導致全球數以十萬計的人死亡。

針對行動陸續有來 全面「扺制」絕不易

西方陣營大造輿論,是為疫後全球政經版圖重新洗牌布局做好準備;這場新布局的重要性,足可跟1970年代初美國宣布布雷頓森林體系結束、美元放棄金本位,以及1991年蘇聯解體東歐變天相比,這兩件歷史大事分別以美國和蘇聯為主角,一個捱得過去,另一個從此消失。這次新冠疫情之後的變局以中國為中心,結局如何充滿懸念!

針對中國的行動陸續有來,第一波相信是追究責任,要求中國賠償。從現在索償國紛紛提出天價賠款看來,是造勢「靠嚇」多於實際想得到賠款(見《明報》4月29日〈冇得賠──向中國索償的政治角力〉),中方一定不會答應,提了也是白提。

第二波是減少甚至逐步切斷跟中國的貿易,或如美國一樣向中方徵收懲罰性關稅,如此一來,中國必會作出反制,向對手徵相同的懲罰性關稅。自中國加入世貿之後,西方發達國都成為了中國主要貿易夥伴,以「五眼聯盟」中幾個國家為例,英國在2019年對華出口佔其商品出口總額7%,中國是英國第三大出口市場,僅次於美國和德國。

加拿大在2019年對華出口下跌16%,主要因華為孟晚舟被加拿大拘押導致,但中國仍是加拿大的第二大貿易夥伴。

澳洲在2018至2019年跟中國的貿易額達2350億澳元(約1500億美元),中國是澳洲最大貿易夥伴。近年兩國外交關係緊張,澳洲立法限制中資對某些戰略企業的投資,但2019年中澳雙邊貿易仍然錄得20%增長。

在龐大的商業利益面前,西方國家會否願意跟隨美國堅持要打擊中國,甚至作出制裁行動?以美國帶頭要求盟友制裁華為為例,行動算不上成功,德國和英國都只答應有限度購買華為的設備,但不會全面封殺;要在貿易上全面「扺制」中國,難度更大,絕不容易。

「世界工廠」轉向「世界市場」

第三招是企業撤出中國,在全球生產鏈中跟中國脫鈎,減少依賴大陸的供應。事實上,自2018年3月美國對全球徵收鋼鋁稅開始,美中就關稅問題一直糾纏不休,其後美國進一步在科技領域制裁中國,在大陸設廠的供應商為規避風險,已開始外移,一場全球產業供應鏈的轉移潮正逐步展開。

根據調查,生產線和供應鏈的調整期約在12個月左右,據內地商務部統計,從2018年7月美國加徵關稅之後,下半年新加坡、台灣、美國、英國、荷蘭等在中國大陸的投資都出現萎縮。亞洲國家及地區如韓國、日本、台灣、新加坡等也出現在大陸進口佔比下降的現象,反映亞洲國家及地區正將它們的供應鏈移離中國大陸,令來自台、日、韓、星等製造業零組件進口需求有所減少(參考〈貿易戰下,由中國大陸投資與貿易看供應鏈的可能變化〉,中華經濟研究院,2019年11月)。

但是,全球生產鏈轉移是一個漫長過程,要跟中國大陸「脫鈎」也非短期內可以成事,而中國應對新形勢也開始變招,包括更大幅度開放市場、創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資環境,由「外向型經濟體制」轉向「開放型經濟體制」,進一步開放市場,吸納全球商品流入,提升內需市場,推動大陸由「世界工廠」轉向「世界市場」。

美國「逼走」與中國「擺脫」

有人把當前的中美對抗說成是新冷戰,美國前財長保爾森(Henry Paulson)接受內地「第一財經」訪問時,形容中美摩擦令世界經濟「落下鐵幕」(2019年11月)。冷戰年代,美國用盡方法全方位封殺蘇聯,但當年美蘇兩大陣營是各成一個系統,互不往還,更遑論有什麼合作!如今中國卻是美國主導下世界經濟秩序的一員,彼此「高度融合」,各自都有得益。

美國過去的主要對手,在軍事或政治上或可與美國匹敵(如二戰時的德國、日本,戰後的蘇聯),但經濟上跟美國都無法抗衡,而現在的中國大陸,正是在經濟實力上足以跟美國競爭的對手,對美國來說,這是從未遇過的。

如果美國要築起一道「經濟鐵幕」對付中國,其中一個方法,就是把中國從現有的國際經濟體系中「逼走」,用美方的說法,就是不讓中國再享用目前全球經濟體系的好處。要把中國「逼走」,美國霸權仍然有足夠力量,包括科技霸權、美元霸權、軍事霸權、輿論霸權。在新冠疫情「責任誰屬」的論述中,美國的輿論霸權盡顯其威力,中國窮於招架,只能處於下風。在軍事、金融和科技領域,美國也會繼續孤立中國,削弱中國的影響力。

中國的應對方法,是另訂標準、另起爐灶,5G發展和北斗導航的開發,都是中國擺脫美國規則和標準的開始;最新發展,是中國突然全力推動數字貨幣(digital currency),背後用意,相信是要擺脫美元霸權另建金融秩序的另一嘗試。

未來日子,將會充滿變數和風驗,疫情過去,並不表示生活可以回復正常,相反,日子可能變得更加艱難。

原刊於《明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陳景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