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圖片:2017年是新聞工作者夢寐以求施展身手的歷史時刻(亞新社)
走了紛紛攘攘、出人意表的2016年,也是傳媒艱難的一年,主編邀請我談談傳媒業2017年的挑戰,我作為局中人分享一下個人的想法。
香港是一個十分奇特的地方,700多萬人的一個中型城市,竟然可以有超過20份日報,收費報章發行100多萬份,5份中西免費報發行超過200萬份,全世界都找不到第二個例子。但這一、兩年來,先後有老牌報章結束經營,裁員減薪;多份雜誌停刊、收縮、轉型,恐怕會出現骨牌效應,陸續有來。新聞工作者都會感到寒心,憂慮工作崗位朝不保夕。
去年4月,香港新聞行政人員協會發表聲明,表示對於相繼有傳媒機構因經營環境困難,進行業務重組或裁員十分關注。這個成員以中高層媒體主管爲主的協會指出,傳媒機構近年面對行業轉型,加上過去一年香港經濟逐步下滑,傳媒機構經營困難,承受頗大經營壓力,但期望傳媒經營者採取積極措施應對,避免因一時的經濟下調而裁員。該會認為有經驗、有能力、肯承擔、公正、中肯報道事實的新聞人才,不只是個別傳媒機構的寶貴資產,亦是香港社會的寶貴資產,促請傳媒機構在經營困難情況下,務必以保留人才為先,積極研究其他方法應對營運困難,避免裁員,否則影響新聞資訊自由流通,破壞香港向來賴以成功的重要基石,對香港影響深遠。
傳統媒體由盛轉衰
我在九十年代初全職加入傳媒行業,之前在大學工作時做過幾年自由撰稿人,深深感受到香港新聞界求才若渴,因為當年大學生畢業後肯入行做記者的不多。1997效應也是一個考慮,很多人都擔心香港回歸中國後新聞自由一定受到衝擊,傳媒業沒有前途。我當年沒有信邪,還是跟着自己的興趣走,進入了20多年來大起大落的傳媒行業。
九十年代是香港傳媒的黃金歲月,平面媒體異常蓬勃,投資者大灑金錢,並沒有受到九七大限的影響,各大媒體招兵買馬,這是新聞工作者最風光的日子。香港回歸後,北京承諾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更提出河水不犯井水的政策,港澳辦與中聯辦都十分低調。2003年50萬人大遊行後,中央對港政策出現重大改變,特首董建華更提早下台。香港的傳媒一直發揮監督政府的功能,即使部分媒體愛用譁眾取寵的手法吸引讀者,但說明了新聞自由沒有受到侵蝕,相對於內地的一制,香港的另一制能夠保持原來的特色,難能可貴。
2003年後香港從外國引入了當初不被看好的免費報紙模式,爲這個彈丸之地的報業帶來翻天覆地的轉變,也給收費報紙帶來巨大的壓力,幾份主流大報的銷路一直下滑,繼而影響廣告收入。紙媒是人力密集的行業,利潤萎縮,自然要減薪裁員,這幾年行內一片風聲鶴唳,很多資深新聞工作者都要轉型。免費報紙由於銷量大,搶了不少廣告份額,加上人手很精簡,有兩三份的盈利不俗。但風光歲月並不長,互聯網與社交媒體的愈趨普及,對報業的打擊可謂雪上加霜。
網媒雨後春筍,可信可靠?
多年前,在公共交通工具還有人打開收費報紙細心閱讀;最近幾年,多數改看免費報;到這一兩年,幾乎都在看手機的資訊,大家的閱讀習慣已經徹底改變,特別是年輕人。很多人懷疑,報紙、雜誌還有沒有人看?當我們了解一下目前媒體是如何處理新聞時,就會知道報業如何艱難。
以最近熱門的特首選舉為例,各大傳媒都精英盡出,不放過任何一個可能有大新聞的場合。現在做新聞一定要多媒體,文字、錄音、錄影、攝影免不了,記者都要三頭六臂。採訪後要做即時新聞,如何盡快找出新聞重點很關鍵。錄影也要盡快剪接,立刻上載,爭奪先機。然後要善用社交媒體把內容更有效的發布,年輕記者、編輯個個都是能手。可以說,當天的新聞即日已經在網上鋪天蓋地的傳播,翌日出版的報紙如果只作平面的報道,便成了明日黃花。所以近年有實力的紙媒都要增加調查報道,引爆具爭議的課題,也有深度分析,引導輿論的走向。事實上,不少報章都有自己的網絡版,如何善於把紙媒與網媒結合,是一門大學問。
這幾年如雨後春筍的網媒,從一、兩個人到幾百人的規模都有,各出奇謀,搶佔市場。網媒良莠不齊,各有目的,也難以監管。不同網媒善於從主流媒體中摘取合適的資訊而加工,立場鮮明,吸引大批讀者。但很多人提出疑問,這些網媒背後是誰人支持?究竟如何收支平衡?它們有什麼生意模式?主流媒體如何與之抗衡?讀者又如何辨別哪些是可信可靠的媒體?
北京會否加緊監控?
不少人擔心北京近年對內地輿論的加緊監控,會進一步影響香港的新聞、出版自由,去年的李波事件成為國際新聞,引起廣泛憂慮。早在香港回歸前,北京高層已經公開表示,香港媒體在1997後可以繼續批評共產黨,但不能鼓吹獨立,不可煽動分裂國家,一直以來主流媒體都相當謹慎。但是已經遍地開花的網媒和社交媒體言論大膽出格,會否觸動中央的神經,值得注意。月前北京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釋法遏制港獨的蔓延,對有分離思想的年輕人響起了警號。
最近與幾位媒體主管談起來年的經營境況,前景頗為暗淡:收費報章繼續裁員,控制成本;免費報要減少印數,壓縮開支;電視媒體盈利大跌,風光不再;網絡媒體廣告收入未見起色,回本無期…….,整個行業都面臨困境。但2017年初有四年一度的特首選舉;年中有香港回歸20年慶典;年底有十九大的召開;中美關係波譎雲詭;兩岸形勢跌宕起伏,都對香港未來發展至關重要,媒體正是發揮重大影響力的時候,也是新聞工作者夢寐以求施展身手的歷史時刻。希望行家都堅守陣地,努力度過這個寒冬,迎接繁花似錦的春天。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