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已達臨界點 劫後管治要新風

目前,即使特區政府沒倒台,但市民工作及生活已大受影響,中小學要停課,大學宣布學期提早完結,內地生海外生要撤走,市面蕭條,經濟衰退,香港局勢無疑已近臨界點。

這個星期,全港市民也在暴力與癱瘓之中度過。黑衣暴徒持續堵塞紅隧及各主要交通幹道,甚至火燒收費亭,向火車路軌投擲汽油彈等等,導致交通網絡癱瘓,市民上下班受到嚴重阻礙。此外,示威者首次把抗爭戰線擴至中環畢打街,連續多日中午在中環商業區均有抗議行動,這對香港的國際形象有進一步打擊。

中大二號橋成轉捩點

另一轉捩點是黑衣暴徒佔據香港中大文學連接吐露港的二號橋,向行經該處的車輛投擲雜物及汽油彈,警察驅散時,黑衣暴徒逃入中大,警察進入中大追捕,雙方發生激烈對峙,中大峰煙四起。

中大校長段崇智發出公開信(15日),指中大校園已被蒙面示威者佔領,情況失控及不可接受。黑衣暴徒甚至自設入境關卡,進入校園的車輛及人士要經他們檢查才得以放行,吐露港公路也由黑衣暴徒或封或開,簡直匪夷所思。

隨後,黑衣暴徒撤離中大,警方封閉二號橋。暴徒轉回市區,有暴徒向自發清理路障的市民擲汽油彈,有暴徒用椏杈發射汽油彈,有警員小腿中箭,有警員被鋼珠擊中面罩。暴徒又把「戰線」擴至理大及漆咸道南一帶,火燒紅磡隧道口天橋,香港儼如戰場。

香港局勢已近臨界點

我認為市民要認清,黑衣暴徒的行徑已升級接近恐怖襲擊,並且和反對修訂《逃犯條例》及「五大訴求」已沒有關係。明眼人都知道,「五大訴求」只是幌子,真正目的是革命,要推翻特區政府,彷彿政府不投降他們不罷休。若香港真的是國家而非地方特區,在這種程度的顛覆革命下,像秘魯或玻利維亞,政府已經倒台。

目前,即使特區政府沒倒台,但市民工作及生活已大受影響,中小學要停課,大學宣布學期提早完結,內地生海外生要撤走,市面蕭條,經濟衰退,香港局勢無疑已近臨界點。

止暴制亂手段被動

這五個多月來,特區政府採取的行動都是被動、慢幾拍、拖延、錯過時機及成效甚低的。例如成立對話辦,到9月26日才搞了一場對話會;到9月才出動水炮車;到10月國慶日大亂才引用《緊急法》推行《反蒙面法》;到10月尾才申請反起底禁制令;到11月中才委任懲教署人員為「特務警察」及出動音波炮車等等。

其實很多法例早就擺在那兒,奈何特區政府總是顧慮太多,猶豫不決,慢而被動。事態發酵愈久,等於腫瘤擴散蔓延,現在要動手術,當然就複雜得多,力度也要大得多。

中央政府會否「出手」止亂?

特區政府沒有作為,市民開始期望中央政府「出手」止亂。根據《基本法》第14條,「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在必要時,可向中央人民政府請求駐軍協助維持社會治安和救助災害。」也有商界明言,即使特區政府引用《基本法》第14條,對商界影響不大。

16日,終於有解放軍步出軍營,不過他們不是持槍止亂,而是出來清理浸大外的路障。猶記得「山竹」襲港後,解放軍也有幫忙清理塌樹,軍隊參予這類公益活動,並無不妥,卻有反對派指其違法,上綱上線,實無必要。

繼11月4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上海出席「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突然召見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後;再在14日的「金磚國家領導人會議」中指出,「止暴制亂、恢復秩序是香港當前最緊逼任務」。所以,若亂局在短期內無緩和跡象,我相信中央政府要連同特區政府作出決定,採取更有效措施,做到真正止暴制亂。

香港已經回不去

無奈的是,即使暴亂今天停止,香港已經回不去6月9日之前的日子了。和六六、六七暴動不同,當年社會團結一致支持政府止亂;可是目前的香港,四分五裂,夫妻家人朋友可以因為政見立場不同而鬧翻,藍營黃營的意識形態各走極端,中間派少之又少。

掌握話語權,解釋事實與偏見

面對如此複雜的全新局面,特區政府在武力及話語權兩方面都未能掌控大局。早前,政務司長張建宗在立法會發言時,竟直稱香港已在無政府狀態,又在記者會上指香港不再是安全城市,身為司長竟作如此發言,形同放棄話語權,令市民非常失望。

我認為,特區政府必須「頓悟」,繼續因循過往的管治模式將全面失敗,企圖派糖以大手筆撥款籠絡反對派也會無功而還,所謂大和解只是假象,特區政府不會得到他們的支持。

動亂平息後,特區政府須重組架構,換上全新思維,掌握話語權,包括向市民「講真話」,解釋事實與偏見。

例如,有人認為有雙普選便能解決一切問題。特區政府要向他們解釋,炒作雙普選議題是因為連結到2047香港前途這個更大更敏感的政治議題上。雙普選並非靈丹妙藥,而真正保障香港賴以成功的,不是選舉,而是普通法下的法治制度。

例如,有市民以為拿着BNO英國政府便會照顧他。特區政府要向他們解釋,BNO只是旅遊證件,即使香港湧現移民潮甚至難民潮,不見得英國政府就會接收港人。相反,拿着特區護照的話,遇事時,中國大使館會提供協助。

總結而言,我認為劫後管治,特區政府必須掌握話語權,加強解釋維持「一國兩制」的重要性,重新培養港人尊重法治、勤奮努力、尊師重道的品德等等;不能再被反對派掀着鼻子走。

原刊於《經濟通》,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葉劉淑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