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給孩子的開學「閱」禮物

開學了,生活又忙碌起來,教育孩子素來不易為──不管是閱讀,還是其他方面,但這絕對不是負擔,應該是一種福氣,我們因愛而教,還原閱讀教育美好的初衷。

9月過了大半,孩子們漸漸重新回到上課日子的軌道。小學生,從開學時半天上課,到完全回歸全日制的校園生活,得重新展開學科學習和聯課活動,投入新的班級,再次適應學校的生活日常。雖說是生活日常,但對小小人兒來說,有時候,就連「好好照顧自己」──比如在學校好好吃午餐、好好收拾書包──也是重重挑戰。我們知道,「好好開始」很重要,要適應的事情,卻林林總總,如何幫助孩子回過神來,是老師和家長都非常關注的問題。

那麼,如何讓孩子重新習慣「好好閱讀」呢?

雖然說,閱讀的習慣不應因為長假期而中斷,反之應該善用假期的自由時間,多看看喜歡的書,儲備閱讀的能量。但觀乎實況,長假期時,家長特意為孩子安排的活動比較多,看書也沒理由是唯一的選擇。所以,在暑假,空餘的時間貌似多了,閱讀的時間卻可能少了。回歸校園,學校的早讀時段、閱讀活動和圖書課等,讓孩子的閱讀時間變得規律,這正是培養小朋友「好好閱讀」的最佳時機。父母可以在開學之時,送上以下三份開學「閱」大禮,準備和孩子一起,遂一打開,那麼新學年就有一個好開始。

書──送孩子一本書,給他打氣

我們回想一下自己的學生時代,哪個時候對教科書最感興趣?一定不是考試之前。學生面對考試,多少有點「身不由己」的想法。我們最想翻翻課本的時候,甚至還有點逼不及待的心情的時候,可能就是在它們剛剛發下來的時候。當時,沒有人強逼你溫習,沒有考試的壓力在後頭追着你,你卻偏偏很想看看教科書中寫的是什麼,甚至手不釋卷。閱讀的渴望如此強烈,是因為好奇。因為好奇,覺得教科書也充滿趣味。

所以,開學的時候送孩子一本書吧!但請先調整想法:這不一定要和提升學術成績有關,而純粹為了讓小孩擁有一本書,並為了這本書而期待。這是一種儀式感,好比新學年給孩子預備新文具一樣,勉勵他,為他打氣。有些學校會安排開學書展或開學贈書日,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參與。你記得孩子拿起新文具期待的模樣嗎?學期開始了,當孩子喜滋滋帶着新文具回到學校上課,同時,也讓他快快樂樂地,帶着你送的這本書,回到學校,參加校園早讀吧!

故事──說故事是一種送禮的行為

不少爸媽從孩子嬰幼兒時期起,就給他們講故事,這是非常溫馨的親子活動,對於孩子多方面的發展都有幫助。對於小學生來說,低年級的小小孩愛聽故事,由於他們識字不多,聽故事更常常是他們接觸文本最初和最有效的途徑。年紀小的孩子聽故事,可以從中明白抽象的概念和艱澀的道理。一個好故事,勝過萬語千言。至於中、高年級的同學呢?作為閱讀教育的推動者,我比較喜歡和他們說說我小時候聽過的故事,或者用我自己的方法,述說我看過的書。遇上特別的機會,我也會給孩子講講我和一本書的往事。當他們聽得津津有味,覺得挺有意思的,就會自己追尋下去,拿起我所說的那本書來「研究」一下,這可是屢試不爽的。老師的故事,尚且如此吸引,何況是至親至愛的爸媽所說的故事呢?

《愛麗絲夢遊仙境》的作者,路易斯‧卡羅說:「說故事是一種送禮的行為。」好的故事,更是一份好禮。愛孩子,你會願意常常把好故事送給他。

陪伴──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很多學校會要求同學每天在家花15分鐘看圖書,記錄在家課表上,並請家長簽字。另外,大部分香港的小學,都推行閱讀獎勵計劃。但這些鼓勵小朋友養成閱讀習慣的方法,有時會被忙碌的生活擠壓和扭曲,變成流於片面的抄寫記錄,不少家長朋友因而暗暗叫苦。其實,閱讀的培養不能只重於量,須重於質!所謂種瓜得瓜,栽培孩子,工夫在哪,成果就在哪。要求一個小學生獨自讀完一本《紅樓夢》,這是不合理的期待。習慣的養成,需要學習榜樣模範;需要自身努力實踐;需要經歷時間浸淫。

要做到具質量的閱讀培養,家長要成為小孩的榜樣,着小孩看書之先,自己也要成為讀者。初小的孩子,識字量不多,專注時間也較短,用共讀的方法,使孩子較容易進入閱讀的狀態:家長可以先跟小朋友讀故事的大半,配合猜測結局等策略,隨後讓他自己閱讀。待他熟習之後,再共讀一半,進而共讀三分一,小心輕放,循序漸進地建立孩子對閱讀的自信。高年級的孩子,雖然有一定的閱讀能力,但也需要大人的點撥和陪伴。家長可以善用學校的閱讀計劃和家課要求,每天騰出10-15分鐘,作為家庭的「書香時間」,在家中的角落安坐下來,跟孩子各自看自己喜歡的讀物,哪怕只讀幾頁,就讓好習慣從小小的幾頁紙開始吧!看完書,大人和孩子都隨心聊聊自己的感受,哪怕只得幾分鐘,也是貼心甜蜜的親子互動時光。

陪伴是孩子最需要的禮物,以愛陪伴孩子,以身作則,持之以恆,是比任何東西都要厚重、實在的大禮,也是最佳的教養方法!

開學了,生活又忙碌起來,教育孩子素來不易為──不管是閱讀,還是其他方面,但這絕對不是負擔,應該是一種福氣,我們因愛而教,還原閱讀教育美好的初衷。

倫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