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的思維

今時今日的社會已不能再是平面思維,要有立體的角度才能有更周全的考慮,而且透過正反合的思考過程,便能更人性化或更合理應付日常生常的每件事,全面考慮你、我、他的角度,只有我沒有你,或只有你我而沒有他,也不是均衡的現象!
封面圖片:日常生活中,人們常以「三」作分類。(Pixabay)
 
在中國歷史上有很多不同的朝代,到今天仍然被普羅大眾使用的如「漢字」及「唐人」,反而三國時代對中國歷史及文化的影響遠不及漢唐,但不知是否因為三國演義所帶來的影響或其他因素,當時的政治局勢時至今日依然令很多人津津樂道及研究,以至網絡世界也經常採用這歷史背景!
 
原來中華文化有很多是與數字「三」相關的,如三世(前世、今生、來世)是中國的佛道思想,與因果關係息息相關的;而《三字經》是中華民族思想啟蒙最普及的讀物,每三字一句是讓中文更容易朗讀及記憶的字數;另外,「三人行必有我師」、「做事要三思而後行」等都是以三作為比譬的數量單位。
 

中華文化獨鍾於三

 
更常聽見的是三三不盡六六無窮,是生生不息的涵義,是出自中國易經占卜的六十四卦,易經是陰陽二元的思維,但實質上也會衍生出三個組合,從占卜可得出陽陽、陰陽、陰陰的三個可能性;而陰陽配合亦會產生另一變數,男女是二元,但如果他們交合產生子女,他們生命便可延續。
 
事實上,不是只有中華文化情有獨鐘於三的組合,本來的物理世界也是一樣的,三角形是數學及物理世界穩定的狀態;地球上的空間主要分為海陸空三個區域;人類所處於的世界是三維的;所見顏料的三元色是紅黃藍,混合後是黑色,而光的三元色是紅綠藍,混合後是白色。

 

日常生活以三分類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亦較常以「三」作分類,數字是123,英文是 ABC,生命的解碼是 DNA 及 RNA,一日可以分早午晚,輩分分老中青三代,物體可分固體、液體、氣體的三態,物件可以分長闊高三維,人要考慮的是過去、現在、未來,大家試聯想還有什麼是與「三」的分類或數量有關?人的生存或成功與否也是要視乎天地人,即天時、地利、人和三方面的因素!
 
人的本性究竟是什麼呢?是否性本善或性本惡呢?大家可以想想人性本是中性的,要視乎環境的刺激及個人的修煉,為了求生或出於動物性的衝動,讓人性習慣產生為惡的行為;反之而言,某些人領悟了為人的真諦,不斷浮現慈悲為懷的善良本性,而大部人經常處於中性的狀態,既不是為善或惡,只是被動與環境產生互動!
 
人性也可以用另一組名詞分類,就是獸性、人性、佛性;分別在於是人生不同修養的境界,愈來愈多證據反映人類是動物進化而成,人類成為靈長類的最高端物種,自有人類獨有的特性,但人類仍然存在很多動物性的本能;當生而為人的時候繼續修煉便可達到佛的境界,顯現佛性,綜合來說,人類的本性是善惡互具,為善為惡或無為是個人的心理狀態!
 

佛洛依德精神分析

 
將人性分為獸性、人性、佛性,可與佛洛依德的心理學觀點中的三個我相通,心理上的三個我分別為本我、自我、超我,他的學說奠下了心理學其中一個核心思維,本我就是存有動物本能的我,而超我就是成長中所內化社會道德的我,究竟應該如何採取行動,着重滿足動物性的自己,還是追求社會認同的價值觀,就要看自己的我如何取捨或抉擇。
 
當開會時感到肚餓,應該立刻離席去吃飯滿足本我的需要,還是依據自己的超我,願意繼續捱肚餓,自我就不斷的審視自己的心理狀態,決定由本我或超我所主導?本能的我與社會道德的我經常不一致,就要由自我做決定,讓動物的我太主宰,影響了人性,更難顯現佛性,相反讓社會的我太主導可能忽略了身體警號,容易引起身體毛病!
 

人性修煉的三種狀態

 
自己也可分為三個標準,自大、自知、自卑是個人對自己的觀感與實際差距的三種狀態,自卑可能看輕了自己,而自大就是高估了,最理想的狀態是自知,清楚明白自己的優點及缺點,究竟誰有自知呢?也是關乎人性修煉的三種狀態,有時變好、有時變壞、有時不變。人可以自己選擇以積極、一般、消極的三種態度,來面對世界任何事物!
 
大家可以應用「三」的思維於人際關係,無論自己有什麼價值觀,也要考慮左中右的意見,上中下不同階層的狀況,因為今時今日的社會已不能再是平面思維,要有立體的角度才能有更周全的考慮,而且透過正反合的思考過程,便能更人性化或更合理應付日常生常的每件事,全面考慮你、我、他的角度,只有我沒有你,或只有你我而沒有他,也不是均衡的現象!
 

彭智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