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荷華國際寫作計劃是美國中央情報局暗地裏資助的?
曾任中報總編輯林博文在《自由,凌駕一切》書中,引美國英文系副教授 Eric Bennett的研究 Workshops of Empire: Stegner, Engle, and American Creative Writing during the Cold War,作如是說。Bennett 的書還是愛荷華大學出版社出的。
Bennett 未出書之前已發表長文,因此兩年前中文世界也有陳之嶽提過這震撼的消息。Bennett 的研究去年秋天出版成書,可以將來龍去脈講得更清楚。
CIA輾轉資助 宣揚資本主義
寫作計劃的主持人安格爾跟洛克菲勒基金會有聯絡,長期得該會贊助。愛荷華國際寫作計劃辦得有聲有色,國際有名,中國人對安格爾和他的華裔妻子於梨華也耳熟能詳。現在 Bennett 說計劃受 CIA 資助,實在令中國人驚訝。資助當然不是直接的,而是透過許多外圍的基金會組織。至於愛荷華其實前後有兩個寫作班,名稱及主持人有別,性質不全同等等發展史,大家可以自己去看。
現在中文世界的大學文學系很流行創意寫作,乃是仿自美國的 Creative Writing 風潮。Bennett 則大量翻閱文學界的材料,告訴世人,Creative Writing 是冷戰思維的產品,目的是針對蘇聯的鐵板一塊,要讓資本主義世界的個人自由令人印象深刻。亦因此,CIA 有興趣資助,接受了當時美國文化人的種種文學計劃。
林博文並不因此貶低安格爾的愛荷華國際寫作計劃的價值。反之,他認為拿西式統戰的錢,去做自己喜歡的事,何樂而不為?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到底西式統戰有效無效,要追問起來,CIA 頭頭都不知換了多少代人了。將世界各地寫作人請到愛荷華把酒言歡,把 CIA 丟到九霄雲外,能不算是文人的小小勝利?
香港——國際的諜報中心
林博文另一文還提到海明威攜妻在抗戰緊張時刻來到中國,得到高規格接待。當時海明威的身份除了是著名文人和新聞記者,原來還負了為美國政府了解形勢的任務。據林博文講,證諸後事,海明威給美國政府的報告,對抗戰的形勢、國共雙方的圖謀,看得分明銳利。海明威這算是諜報嗎?積極的新聞記者和消極的間諜,兩者的界線,怎樣劃分?
近來又讀到一套情報組織揭秘書,有日本、英、美三本。這套書開本大,封面簡單,走的不是秘聞野史的格局,翻開日本那本,作者在解放軍外語學院教書,雖然是個掛單的文人,不似有實際情報經驗,但總算沾點邊。英國那一本,有一章講到18世紀英國名作家、《魯賓遜漂流記》的作者笛福(Defoe),也是個間諜。因為文筆好,20多歲時受到特務機關青睞,窮文人也就邊旅遊邊搜集情報,中途缺盤川,還得再三催請上司發錢。笛福曾當間諜,在英文文學史上大概是公開的秘密,只是我們讀《魯賓遜漂流記》時,老師沒有講而已。
要說諜影重重,四面收風,香港長期都是中心,否則斯諾登也不會想到來香港。從前文藝青年愛讀的《中國學生周報》和《青年樂園》一左一右,據說就有各受兩邊資助的味道,不過主持人並不承認。香港有這等好條件,只可惜我們的諜影大文豪還未冒頭。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