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友嘉:學會適應與聆聽 作榜樣以德服人

黃博士認為出色的領袖需要以身作則,並非單單指揮別人工作,而是成為榜樣,讓追隨者信服,以德服人。
本集的嘉賓是香港工商專業聯會主席兼香港強制性公積金管理局主席黃友嘉博士。他是前中華廠商聯合會會長,也是多家公司的獨立董事,並身兼多項公職。
 

由理轉社為興趣海外經驗助成長

 
黃博士童年時很早開始唸書,四歲讀蘇浙小學,十歲讀中學,15歲已考上了中學會考。但他謙稱並非資優兒童,而只是方便父母照顧。由於較早入學,黃博士笑言他永遠是班裏最小的同學,兼且個子生得細小,所以有時被人欺負。此外,他也是家中六個孩子中最小的一個,因此通常都是依人所言,絕少扮演領導地位。
 
黃博士15歲時到美國升學,其後於威斯康辛唸本科及在1987年於芝加哥大學完成經濟學博士。他特別提到,唸本科時還在摸索,起初一心要修讀當時盛行的理科,但不太順利,二年級時轉讀興趣所在的歷史,就唸得很順暢。他尤其記得一位社會主義的著名教授,授課激情,自己深受打動,希望投身社會主義和運動,但後來覺得唸歷史並不很實際。黃教授輾轉修讀了經濟學,認為這平實的科目,很符合自己的成長經歷。
 
黃博士憶述,華人在西方國家,不免受到歧視。他撰寫的歷史科學期論文,因寫得太好,就被教授猜疑是抄襲的,幸好他經得起考驗,對方也改變看法。後來他在紐約聯邦儲備銀行見工,負責人質疑他不能勝任英文寫作,黃博士於是以上述論文的故事冀說服對方,豈料主事人也認為他是抄襲的。這些經歷令他深感無奈,也算是人生路上的一些挫折。
 

聆聽了解建人脈以身作則德服人

 
在美國費城聯邦儲備局當經濟研究員,生活了一段長時間,成家立室,黃博士於上世紀90年代初回到香港,當中的原因是香港當時的經濟發展遠較美國為快。作為一個研究經濟政策的人,就希望回來實踐,兼且迎接新挑戰。回到香港之後,也很快適應這裏的生活。
 
不斷適應和觀察新環境,卻令他擅於聆聽和了解,抱開放態度,容易接納別人。他特別指出,自己做政策研究,就用上了這些能力。何校長補充,黃博士藉此認識了許多朋友,建立了領導所需的社會資本。
 
黃博士認為出色的領袖需要以身作則,並非單單指揮別人工作,而是成為榜樣,讓追隨者信服,以德服人。他對於別人的批評或無理指責,以至用標籤或有色眼鏡看自己,都會視為鞭策。對於批評者,他盡量不會公開回應,而會私下溝通。
 
身為多個政府委員會委員的黃博士指出,很多危機或問題大部分都可以預見得到,因此要居安思危,在公共政策範疇內看事情要全面而深入。當問題出現的時候,身為領袖要立即面對,而他認為每個困境都是令自己成長的機會,所以務必以正面的角度去看,方可容易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黃博士認為,做領袖給自己的要求一般要比別人都高,也不應該刻意讓人特別留意自己。他指出,長遠而言,做人要靠實力,而世界是需要人才,只要有優秀往績,就會得到重用。
 

倡重視政策研究冀經濟多元綠色

 
社會公益可由多種方式創造,黃博士對政策研究最感興趣。他引用著名經濟學家凱因斯的說話,指出很多人雖然認為學者想法跟現實生活沒有直接的關係,但卻對社會發展有很大影響。至於香港年輕人難有向上流機會的問題,黃博士認為在全球一體化下,世界許多地方都面對類似的趨勢,中產條件轉差。然而,若論整體機遇,香港依然較北美、歐洲和東南亞多。他指出,香港可以利用大陸發展,將自己的產業多元化和擴展更多高增值的產業。然而,黃博士認為發展經濟並不單指提升本地生產總值或物質享受。經濟發展令年輕人有更多發揮的機會,擁有更豐富的生活。
 
何校長提及科技經濟發展過度,鼓勵消費主義,製造了大量周期短的產品變成了垃圾,而科技有時也令人際關係疏離。對此,黃博士坦言,生活的優先主次,應該由自己反思,而並非由科技帶動影響;經濟發展也不一定要利用更多資源,綠色科技等產業可以用更少資源。
 

多讀經典得啟發人生意義求無憾

 
黃博士點播了貝多芬的大調鋼琴協奏曲第一樂章,並指出這樂章雖無文字,卻對他本人有無限啟發,於人生低迷的時候,可令他有新看法。黃博士也推介了陀思妥耶夫斯基(Fyodor Dostoyevsky)所著的《罪與罰》(Crime and Punishment)。此書寫於1866年,算是作者的自傳,黃博士認為當中描寫的俄羅斯與香港有些情況相似,社會有少許動盪。小說中的主角殺了個放高利貸的人,拿了他的錢救濟他人,自以為做了件有意義的事,結果走上一條歪路。黃博士認為,這本書對今天社會,依然有許多參考和啟發,所以希望大家有空時不妨一讀。
 
黃博士認為,人生只有一次,所以務必活得有意義。然而,如何謂之意義,則人人不同。他覺得,很多人都不會後悔做了錯事,而是後悔沒有做某件事,所以最重要的是有沒有遺憾。沒有太多遺憾的話,生命就算是過得有意義。
 
除了追求有意義的人生,黃博士也是個開心樂觀的人,認為很多事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他指出一個人快樂與否,全在內心,不用跟人比較,有不快事經思考後可以看淡些。雖然工作繁忙,但黃博士絕非工作狂,並有餘閒閱讀和聽音樂,並經常陪伴家人一起遠足旅行。他認為要有平衡的人生和正面積極的態度,才可享受豐盛的人生。
 
何校長感受到黃博士對工作和生活的真誠,認為有正面和積極的態度,才能看到開心的事。
 
原刊於《星島日報》,獲作者授權發表。
 
(封面圖片:灼見名家)

何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