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超的電視傳播權,價格騰雲駕霧,一方面得益於英超公司因歷史因素,偶然地解決了「囚徒困境」,這是從內容供應商的角度理解現象的本質;另一方面,要是從傳播權購買方的角度來看,價格高,表面上代表成本高昂,買方受罪,但實際上所費不菲的成本,卻可以是市場進入的門檻,是條護城河。換句話說,這是商場的一個動態、重覆的博弈之中,「局內人」(Incumbent)破釜沉舟的一着,把在外邊一直虎視眈眈、垂涎欲滴的後來/擬進入者(Entrant),拒諸門外。
「進入─阻嚇」博弈
自由市場的「進入─阻嚇」博弈,一個核心的關鍵是,如果行業是朝陽行業、前境秀麗的話,擬進入者如欲分一杯羹,在沒有行政或其他干擾的情況下,一般是會以標奇立異、低價招倈,務求先殺入市場,佔了市場份額再說。而局內人如發現擬進入者,一般的反應是,嘴巴上會宣稱打價格戰,表明會奮力抗敵,但實際上由於市場在擴大,局內人計算後,往往不會認真執行那個威脅,即使在這情況下,份額會局部地被後來者佔去,利潤也會因此而被攤薄。識穿那威嚇只是個「空城計」的後來者,往往會照踩入市場而不躭誤,把一個不斷做大的蛋糕分了。
但部份聰明或有膽色的局內人,看清對弈的格局後,明白光是嘴巴上大喊減價戰,後來者通常都會當作耳邊風,明白口頭上的威嚇是沒有阻嚇作用,是不可信的。為了加強威嚇的可信性,局內人得花點成本,先行出手,大灑金錢,以鈔票代替空口白話,做到破釜沉舟的既成事實,告訴敵人我師別無選擇,勢將孤注一擲,與之拼個你死我活。這等威嚇,由於有極大的代價作支持,預視局內人的決心,面對如此幾近不理性的局內人(或許是裝出來的不理性),後來者也許會給驚嚇打窒,真的不敢輕言進犯。
破釜沉舟的策略
以這等破釜沉舟的策略,突破空城計的不足,便是英超付費電視的先驅兼霸主、由澳洲傳媒大亨梅鐸控制的天空電視(Sky TV,前稱BSkyB),多年來重覆使用的套路。英超轉播費,由1992年英超橫空出世時的年價3,800鎊,每三、五年便以幾何級的倍數躍升,除了在2005年因行政干預(歐盟法院以壟斷之名,強制天空將部份轉播權分拆出讓),而稍為回氣之外,即便是在2008年,位處金融海嘯的風眼之中,都如脫韁野馬,瘋狂上漲,到2019年為止的年價,已達16.7億鎊,是25年前的44倍!
天空的角色,是局內人中的表表者,自2004年後因上述行政干預後,稍作粉飾,便沒有再被扣上「壟斷者」的帽子,讓Setenta 、後來的ESPN和現在的BT,以後來者的身份進入市場。不過,由於天空的瘋狂訂價,後來者其實即使是進入市場,卻也紛紛折翼而回。Setenta在2009年率先進入破產程序,而後面的進入者,雖都是大集團的子公司,但也得靠總公司的支撐,才得以艱苦經營。
商場如遊戲,不過這兩個回合下來,卻見無論是內容供應方(球會的組織) ,還是版權的購買方,在博弈之下,都得出要以高價應變的策略,難怪英超的電視版權,多年來只升不跌。
體壇博弈二之二
本系列文章:
原文刊於《足球周刊》香港版,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doctype>